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巡迴圖書館 - 教育百科
ˊ
ˊ
ˊ
ˇ
  • 漢語拼音 xún huí tú shū guǎn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xún huí tú shū guǎn
解釋:
將圖書館的藏書以汽車運送各處,預先公告停靠的時間及地點,居民可依公告前往借閱。為一種推廣閱覽圖書的措施。臺灣地區曾一度實施,現已廢除。美國此制亦頗發達。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巡迴圖書館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Traveling Library
作者: 劉貞孜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巡迴圖書館源起於19世紀初期的美國,當時為解決美國鄉村地區普遍缺乏圖書館的問題,採用木箱裝書巡迴各地,方便民眾閱覽。據說此一觀念由布朗牧師(William Brown)首先提出。1893年杜威(Melvil Dewey)在紐約州首府奧爾班尼市(Albany, New York)正式實施且證明是值得推展的服務措施。因此,促成美國各地巡迴圖書館的蓬勃發展。有用馬車運送者,亦有用火車載送,再用馬車轉運者,亦有衍變為郵遞方式者。
  20世紀初期是巡迴圖書館興盛時期,以學校為書箱或巡迴書車之停留站,裨益師生及民眾之利用,亦有由民眾付費租用巡迴書箱之服務。為了使鄉村地區的農民們也能享受圖書閱覽服務,1904年提孔姆(Mary Titcomb)女士提議使用圖書蓬車(Library Wagon)方式,此即圖書巡迴車(Bookmobile)之前身,或稱巡迴書車。其特點為由圖書館僱專人(通常是工友)負責駕駛,可存放的書比書箱多而且可以立即處理借還事宜。杜威更建議車上應有圖書館員每週或每月一、二天在停留站提供服務,而且書車最好能挨戶停留與服務,徹底做到「將書送上門」以強化「家庭教育」的目標。其觀念與旅遊、巡迴布道、巡迴音樂演奏會有異曲同工之妙。巡迴書車後來因其使用之工具不同,有圖書巴士(Bookbus)、圖書卡車(Book Trucks)之演變。
  巡迴圖書館,無論採取書箱或書車巡迴方式都是公共圖書館擴展服務,深入民間的觸角及有效手段。依公共圖書館本身之服務地區範疇廣狹與所設分館之多寡,巡迴圖書館之利用情況各地不盡相同,一般而言,分館愈多者,使用巡迴圖書館愈少;版圖愈大,人口分布愈分散者,使用巡迴圖書館愈多。
  巡迴圖書館可促成圖書的流通,提高使用效率,並促使民眾了解並善加利用各圖書館。一方面巡迴車穿梭大街小巷世也有效的公益廣告,吸引民眾對於免費服務而且服務到家的公共圖書館的注目與接觸。
  巡迴圖書館不只提供借還服務,也可提供參考服務。所停留之地亦不限學校或郊區,醫院、監獄、公園、廣場均可駐留。由於科技的進步,許多電化媒體亦成為巡迴車服務的利器,例如:桌上型影印機、光碟目錄檢索設備、個人電腦等,民眾可順利的查詢所需資料,而且不等下次巡迴車到來,所需之資料已郵遞到家。巡迴圖書館未來可朝資訊專車(Information-Mobile)發展,配備參考圖書與專業人員巡駐學校、鄉鎮、或需要服務的潛在地點,提供更便捷有效的讀者服務。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巡迴圖書館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