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天明 - 教育百科
ˊ
  • 漢語拼音 tiān míng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tiān míng
解釋:
1.天亮。唐.杜牧〈贈別〉詩:「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三國演義》第三一回:「捱到天明,側首一彪軍衝出。」
2.天命、天道。《左傳.哀公二年》:「簡子誓曰:『范氏中行氏反易天明,斬艾百姓,欲擅晉國,而滅其君。』」《國語.楚語下》:「天明昌作,百嘉備舍。」
3.尊稱帝王。唐.韓愈〈魏博節度觀察使沂國公先廟碑銘〉:「田侯攝事,奉我天明。」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天明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高強華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墨子〕的〔天志〕上、中、下三篇,反覆申述天意之可「順」而不可「反」,天志即是墨子用來量度天下事物的「法儀」,〔法儀篇〕中墨子強調「大之行廣而無私,其施厚而不德,其明久而不衰。」〔天志篇〕中更強調「明哲維天,臨君下土。」說「天為知而已矣。」又說:「明乎順天之意,奉而光施之天下。」又說:「上將以度天下之王公大人為刑政也,下將以量天下之萬民為文學,出言談也。觀其行,順天之意謂之善意行,反天之意謂之不善意行。觀其言談,順天之意謂之善言談,反大之意謂之不善言談。觀其刑政,順天之意謂之善刑政,反天之意謂之不善刑政。故置此以為法,立此以為儀,將以量度天下之王公大人、卿、大夫之仁與不仁,譬之猶分黑白也。」墨子心目中的天是具有意志,無所不知,至高至貴,操賞罰之權,至聖至潔,統馭萬物的至高主宰。天是至尊無上的,無所不能又無所不在的,「天不可為林谷幽閒無人,明必見之」。天之明使的行為無所避逃。尊天崇天,順從天意,和儒家「天聽自我民聽,天視自我民視,民之所欲,天必從之」的道理是異曲而同工的。
  墨子認為「天意愛天下之百姓」可從其「兼而明之」得知;其「兼而明之」,又可從其「兼而有之」得知。(〔天志上〕)人能明白天的意志,順天意行事,便可避禍得福。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