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五代刻本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潘美月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五代雕版印刷的圖書,稱為五代刻本。根據文獻的記載,後唐明宗長興3年(西元932年),宰相馮道提倡刻印九經三傳,這是中國官刻經書的開始。此一浩大的工程到後周廣順3年(西元953年)才全部完成,歷時22年之久,這就是後人所稱的舊監本,可惜後來都失傳了。後蜀宰相毋昭裔亦於後周廣順3年雕印九經,之後又雕印〔文選〕、〔初學記〕及〔白氏六帖〕等書,可惜都沒流傳下來。五代十國,除長興九經及毋昭裔所刻諸書外,尚有前蜀王建永平3年(西元913年)任知玄曾雕印杜光庭的〔道德經廣聖義〕30卷;前蜀乾德5年(西元923年)曇域和尚雕印其師貫休和尚詩稿1,000首,題為〔禪月集〕;後晉天福5年(西元940年)晉高祖曾令張薦明雕印〔道德經〕;後周時和凝曾自刻自己的文集100卷;南唐時亦曾雕印〔史通〕及〔玉臺新詠〕,以上各五代刻本,現今無一本或殘本傳世。
  五代刻本今尚傳世者有下列數種:
  (一)後晉開運4年(西元947年)曹元忠雕印〔觀世音菩薩像〕此乃斯坦因在千佛洞所得到的,現藏英倫博物館。巴黎圖書館亦藏有一件。
  (二)後晉開運4年(西元947年)曹元忠雕印〔大聖毗沙門天王像〕此亦斯坦因在千佛洞所得到的,現藏英倫博物館。巴黎圖書館所藏者相同。
  (三)五代刻本〔文殊師利菩薩像〕清光緒間出敦煌莫高窟,現藏北京圖書館。
  (四)後漢隱帝乾祐2年(西元949年)曹元忠刻本〔金剛經〕此亦斯坦因在千佛洞所得到的,現藏英倫博物館。
  (五)後漢隱帝乾祐3年(西元950年)刻本〔陀羅尼經〕此乃伯希和在千佛洞所得到的,現藏巴黎圖書館。
  (六)五代刻本〔唐韻〕及〔切韻〕殘紙此乃伯希和在敦煌鳴沙山石室所得,現藏巴黎圖書館。
  (七)吳越國王錢俶於後周顯德3年(西元956年)刻〔寶篋印陀羅尼經〕此乃民國6年(1917)在湖州天寧寺金塗塔中發現,現藏瑞典斯德格爾摩(Stockholm)博物館。
  (八)吳越國王錢俶於宋乾德3年(西元965年)刻〔寶篋印陀羅尼經〕1971年11月在浙江紹興出土的金塗塔中發現,現藏杭州浙江省博物館。
  (九)吳越國王錢俶於宋開寶8年(西元975年)刻印〔寶篋印陀羅尼經〕此乃民國13年杭州西湖雷峰塔倒塌後於磚孔中發現。中外各圖書館藏有雷峰塔〔陀羅尼經〕者不少,例如國立中央圖書館藏有一卷。英倫博物館、美國國會圖書館及哈佛燕京圖書館等亦皆有收藏。後二種刻印時已當宋初,但在吳越尚未入宋前,故一般仍稱五代刻本。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五代刻本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