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杷 - 教育百科
ˊ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ㄆㄧˊㄆㄚˊㄔㄤˊㄌㄩˋㄑㄧㄠˊㄇㄨˋㄧㄝˋㄅㄧㄢˇㄩㄢˊㄒㄧㄥˊㄎㄞㄅㄞˊㄏㄨㄚㄍㄨㄛˇㄕˊㄏㄨㄤˊㄙㄜˋㄍㄢㄇㄟˇㄎㄜˇㄕˊㄖㄨˊ:「ㄆㄧˊㄆㄚˊㄍㄠ」。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杷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枇杷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杷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名]
1.參見「枇杷」條。
2.一種用來聚攏或散開穀物的農具。漢.王襃〈僮約〉:「屈竹作杷,削治鹿盧。」宋.蘇軾〈吳中田婦歎〉:「霜風來時雨如瀉,杷頭出菌鐮生衣。」
注音:
漢語拼音: ba
解釋:
(一)之又音。
注音:
漢語拼音: pa
解釋:
(一)之語音。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杷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杷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杷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讀音)ㄆㄚˊ

1. 一種用以聚攏或散開穀物之農具。《說文解字.木部》:「杷,收麥器。」漢.王褒〈僮約〉:「屈竹作杷,削治鹿盧。」宋.蘇軾〈吳中田婦歎〉詩:「風霜來時雨如瀉,杷頭出菌鐮生衣。」

2. 「枇杷」:植物名。薔薇科枇杷屬,常綠喬木。葉長橢圓形或倒披針長橢圓,具短柄,互生,先端銳,邊緣具疏鋸齒。圓錐花序頂生,花小色白。果實亦稱為「枇杷」,呈淡黃色或橙黃色,味甘美,可食。葉子及核果可入藥,具鎮咳作用。

3. 用手掊。《漢書.卷七二.王貢兩龔鮑傳.貢禹》:「農夫父子暴露中野,不避寒暑,捽草杷土,手足胼胝。」唐.顏師古.注:「杷,手掊之也。」唐.韓愈〈月蝕詩效玉川子作〉詩:「徑圓千里納女腹,何處養女百醜形。杷沙腳手鈍,誰使女解緣青冥。」

4. 姓。《字彙.木部》「杷,又姓。」

㈡˙ㄅㄚ,ㄆㄚˊ之又音。

㈢˙ㄆㄚ,ㄆㄚˊ之語音。

㈣ㄅㄚˋ

柄也。《正字通.木部》:「杷,又禡韻音霸,柄也。俗作欛。」《晉書.卷九三.外戚列傳.王濛》:「臨殯,劉惔以犀杷麈尾置棺中,因慟絕久之。」

注音: ㈠(讀音)ㄆㄚˊ ㈡˙ㄅㄚ ㈢(語音)˙ㄆㄚ ㈣ㄅㄚ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杷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