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桑天牛 - 教育百科
桑 | |
天 | |
牛 |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知識單元
簡介: Apriona germarii (Hope, 1831) 桑天牛,又稱臺灣桑天牛、粒肩天牛、黃褐天牛。桑天牛是臺灣平地最常見的中大型天牛種類之一,體長3-5 cm,體色暗黑色,表面密佈土黃色細毛,使得體色看似土黃色。觸角長於身體長度,雄蟲觸角長度和身體的比例較雌蟲者為大,觸角第三節起每節的基部是灰白色,端部是黑色,看起來呈黑白相間。前胸背板具有橫向的皺摺,側方有一對尖棘。翅鞘基部有密佈的黑色小顆粒,末端有四個小刺。在臺灣沒有外型類似的種類。除臺灣外,本種也廣泛分布在喜馬拉雅、東亞、東北亞和東南亞地區。臺灣全島平地到低海拔山區都有分佈。桑天牛以其會為害桑科植物而得名,成蟲會在桑樹、構樹、菠蘿蜜等植物上取食嫩枝的樹皮或葉,藉以維持壽命並刺激卵巢成熟。交配後的雌成蟲會以大顎將寄主植物的表皮咬開,將卵產在枝幹中,幼蟲孵化後便在枝幹內向下蛀食,每隔一段距離會挖一個排泄孔將木屑與糞便排出,末齡幼蟲在靠近地表附近的樹幹內化蛹。生活史約需一年。成蟲春季和夏季出現,白天晚上都會活動,具有趨光性。有許多資料將本種的學名處理為Apriona rugicollis Chevrolat,其模式標本採自中國上海,而germarii則是採自尼泊爾,目前學界大多認為兩者為同物異名,而germarii具有優先權;另一個常見的拼法A. germari則是國際動物命名法規裡面所謂的不正確的後續拼法(incorrect subsequent spelling),不應繼續使用。 |
|
知識 1: 皆陸生 |
|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桑天牛 | |
中文門名: | 節肢動物門 |
拉丁科名: | Cerambycidae |
中文目名: | 鞘翅目 |
拉丁門名: | Arthropoda |
學域-大分類: | 動物-昆蟲類 |
中文科名: | 天牛科 |
拉丁屬名: | Apriona |
中文界名: | 動物界 |
拉丁界名: | Animalia |
中文綱名: | 昆蟲綱 |
拉丁目名: | Coleoptera |
拉丁綱名: | Insecta |
授權資訊: |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 桑天牛 |
英文名: | Apriona rugicollis |
描述: Apriona germarii (Hope, 1831) 桑天牛,又稱臺灣桑天牛、粒肩天牛、黃褐天牛。 桑天牛是臺灣平地最常見的中大型天牛種類之一,體長3-5 cm,體色暗黑色,表面密佈土黃色細毛,使得體色看似土黃色。觸角長於身體長度,雄蟲觸角長度和身體的比例較雌蟲者為大,觸角第三節起每節的基部是灰白色,端部是黑色,看起來呈黑白相間。前胸背板具有橫向的皺摺,側方有一對尖棘。翅鞘基部有密佈的黑色小顆粒,末端有四個小刺。在臺灣沒有外型類似的種類。 |
|
分布: 廣泛分布在喜馬拉雅、東亞、東北亞和東南亞地區。 |
|
作者: | 鄭明倫 |
授權方式: | |
資料來源: |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