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濁 - 教育百科
ˊ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ㄗㄤㄅㄨˋㄑㄧㄥㄐㄧㄝˊㄩˇㄑㄧㄥㄒㄧㄤㄉㄨㄟˋㄖㄨˊ:「ㄓㄨㄛˊ」、「ㄏㄨㄣˋㄓㄨㄛˊ」。
  2. ㄒㄧㄥˊㄖㄨㄥˊㄕㄥㄧㄣㄉㄧㄔㄣˊㄘㄨㄓㄨㄥˋㄖㄨˊ:「ㄓㄨㄛˊㄕㄥㄓㄨㄛˊㄑㄧˋ」、「ㄕㄥㄧㄣㄓㄨㄥˋㄓㄨㄛˊ」。
  3. ㄏㄨㄣㄌㄨㄢˋㄏㄨㄣˋㄌㄨㄢˋㄖㄨˊ:「ㄓㄨㄛˊㄕ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濁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zhuó
解釋:
  1. 骯髒、不清潔。與「清」相對。
    【例】汙濁、混濁
  2. 形容聲音低沉粗重。
    【例】濁聲濁氣
  3. 昏亂、混亂。
    【例】濁世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濁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zhuó
解釋:
[形]
1.骯髒、不清潔。如:「汙濁」、「混濁不清」。
2.昏亂、混亂。《楚辭.屈原.漁父》:「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史記.卷七六.平原君虞卿傳.太史公曰》:「平原君,翩翩濁世之佳公子也,然未睹大體。」
3.平凡、庸俗。元.馬致遠《黃粱夢》第四折:「你不是凡胎濁骨,迷本性人間受苦。」清.洪昇《長生殿》第一一齣:「想我濁質凡姿,今夕得到月府,好僥倖也!」
4.低沉粗重。如:「濁聲濁氣」、「聲音重濁」。《遼史.卷五四.樂志》:「皆從濁至清,迭更其聲,下益濁,上益清。」
[名]
1.畢星的別名。《爾雅.釋天》:「濁謂之畢。」《史記.卷二五.律書》:「北至於濁。濁者,觸也,言萬物皆觸死也,故曰濁。」
2.姓。如漢代有濁賢。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濁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濁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形] ] 骯髒、不清潔。
反義詞:
音讀: ta̍k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音讀: to̍k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濁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水名。《說文.水部》:「水出齊郚(郡)。」唐.李泰《括地志》:「濁水源出蒲州解縣東北平地。」

2.水不清,亦泛指物體不透明清澈。如:「這條魚的眼睛已經變濁,不新鮮了。」《玉篇.水部》:「不清也。」《詩經.邶風.谷風》:「涇以渭濁,湜湜其沚。」明.徐渭《四聲猿.雌木蘭替父從軍.第二齣》:「非自獎真金烈火,儻好比濁水紅蓮。」

3.混亂、昏亂、骯髒卑劣。東周戰國.屈原〈漁父〉:「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史記.卷七六.平原君虞卿列傳》:「平原君,翩翩濁世之佳公子也,然未睹大體。」《三國志.卷五七.吳書.張溫傳》:「豔性狷厲,好為清議,見時郎署混濁淆雜,多非其人,欲臧否區別,賢愚異貫。」元.喬吉《揚州夢》第四折:「杜牧之難折證,牛僧孺不志誠,都一般行濁言清。」

4.平凡、庸俗。元.馬致遠《黃粱夢》第四折:「你不是凡胎濁骨,迷本性人間受苦。」清.洪昇《長生殿》第一一齣:「想我濁質凡姿,今夕得到月府,好僥倖也!」

5.低沉粗重。如:「濁聲濁氣」、「聲音重濁」。《遼史.卷五四.樂志》:「皆從濁至清,迭更其聲,下益濁,上益清。」

6.畢星的別名。《爾雅.釋天》:「濁謂之畢。」《史記.卷二五.律書》:「北至於濁。濁者,觸也,言萬物皆觸死也,故曰濁。」

7.姓。如漢代有濁賢。《前漢書》卷九八:「長御即以為是皇后,始侍中杜輔、掖庭令濁賢交送政君太子宮。」

注音: ㄓㄨㄛ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濁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