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母教養方式 - 教育百科
父 | |
母 | |
教 | |
養 | |
方 | |
式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Teaching Styles of Parents |
作者: | 林義男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父母教養方式是指父母在教養子女時的一些基本行為特徵,及隱含在這些行為特徵背後的信念、態度與價值觀念。這些行為特徵並不是孤立的而隔離的,而是互有關聯的與整合的,甚至構成一種結構或類型,因為它們都源自於一套特定的價值觀念與信念。如廣受注意與引用的鮑潤德(D. Baumrind)的權威型(authoritarian style)、自由型(permissive style)與權宜型(authoritative style)的分類中,權威型的特徵是父母以一組絕對的標準,企圖影響、控制與評價子女的行為與態度,強調服從與尊重權威,因而不鼓勵子女與父母的言語回應。自由型的特徵正好相反,強調子女的自我約束與發展,因而極少要求子女表現特定的行為,亦少使用懲罰的手段,對子女的衝動更能包容與接受。權宜型則介乎二者之間,雖然鼓勵子女獨立與自主,仍然期望子女表現成熟的行為,符合一些明確的標準與規則,必要時才使用命令與懲罰,而盡可能進行父母與子女的言語溝通,以了解彼此的權利與義務,以及期望與要求。 鮑潤德的父母教養方式類型雖然廣受歡迎,但父母教養子女的行為極為複雜,涉及的因素與價值觀念甚多,單一層面的分類確有專斷與簡略之嫌。因而不少研究者試圖從各種層面加以分析,其中最普遍的是採取雙面的分類方式,甚至三面的分類方式。前者如威廉斯(W. C. Williams)依權威與關愛(loving)兩面所畫分的四種教養方式,以及謝弗爾(E.S. Schaefer)以「關愛-敵意」與「控制-自主」等面所畫分的十四種教養方式。後者則以赫撒林頓(E.M. Hetherington)等依支配(dominance)、溫暖(warmth)與衝突(conflict)等三方面所畫分的八種教養方式最為著名。唯分類的標準與方式雖已較為周延,但迄今仍無令人完全接受的分類方法。 父母教養方式的研究乃是教育學者、心理學者與社會學者普遍重視的共同課題,其主要理由有三:第一,不同的教養方式可能塑造不同的行為與人格特質;第二,不同的教養方式可能影響子女的認知發展與學業成就;第三,透過上述兩種作用,使家庭背景或社會階層因素影響學校教育的成果以及社會權力的轉移。不僅涉及教育機會的均等問題,且與社會權力與資源的再分配息息相關。唯經多年來的研究,上述影響只有第一項得到較為肯定的支持,其餘兩項則結果頗為紛歧不一,尚待更多深入的研究予以驗證。 父母教養方式的概念有許多類似的說法,如管教方式式、管教態度或教養態度。唯就邏輯言,其中管教方式與教養方式意義較為一致,而教養態度與管教態度等,則側重在內在態度與強調外在行為的教養方式並不完全相通,雖然國內學者常交替使用,甚至混而為一。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父母教養方式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