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羅賓森,賈克琳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Robinson, Jacqueline (1922-)
作者: 李小華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人名。原籍英國,在法國發展的舞蹈家。生於倫敦,母親是法國音樂家,自小在充滿音樂氣氛濃厚的環境成長,由於父親居住於英國,所以常常往返、輪流居住於英、法兩地。她曾跟隨雷吉斯(Yvonne Redgis)學習韻律舞蹈。1938年,她進入「巴黎師範音樂學院」主修鋼琴。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羅賓森返回英國,在愛爾蘭都柏林(Dublin)學音樂,同時在大學選修藝術史課程。在學期間曾為魏格曼(Mary Wigman)的學生布雷蒂(Erina Brady)伴奏,漸漸地被舞蹈所吸引,從鋼琴演奏轉到全心投入學習魏格曼的舞蹈技巧。1949年,她在倫敦隨李達(Sigurd Leeder)學習現代舞。1951年,到巴黎進入「青年演劇教育學校」(E. P. J. D.),後來又加入雷望(Jacqueline Levant)和史卻爾(Ludolf Schild)的舞團。她定居於巴黎之後,在「巴黎青年演劇教育學校」教授演劇和即興課程,並創立「舞蹈工作坊」(L´Atelier de la Danse)。這個舞蹈工作坊今日更名為「La Zodiaque舞團」,該工作坊曾經邀請多位優秀的舞蹈家參與表演、編舞和教學活動。這些舞蹈家包括安德魯絲(Jérome Andrews)、瓦涅爾(Karin Waehner)和杜佩夫婦(Dominique et Françoise Dupuy)。1957年,她到柏林向魏格曼請教,兩人因此而成為知心好友。羅賓森除了創辦職業舞團之外,還熱衷於教育,尤其特別重視啟發性教學。她的學生除了舞者之外,還包括兒童和一般的成年人。1978年,羅賓森因為健康問題而告別舞台生涯,從此致力於寫作和音樂方面。1978年到1982年間,她曾擔任「國家作詞與作曲家工會」主席(Syndicat National des Auteurs et Composituers)、「法國舞蹈協會」主席(Fédération Française de Danse)、「R. I. D. C. 舞蹈最高委員會」委員(Conseil Supérieur de la Danse)等多項職務。她的舞蹈風格受到魏格曼的影響,非常注重動作的音樂性及劇場表現的張力。重要作品:《聖誕小品》(Danseries pour Noël)、《哀悼》(Lamants)、《狂歡節夜曲》(Carnaval nocturne)、《Majorque之歌》(Chant de majorque)、《祭典之歌》(Chant rituel, 1953)、《照明》(Les illuminations, 1963)、《密閉花園》(Le jardin clos, 1965)、《夜曲》(Nocturnes, 1965)、《祭禮》(Rites, 1967/1986)、《塵世》(Terre d´exil)、《命運》(Fortune)。重要著作:《兒童與舞蹈》(L´enfant et la danse,Auto-Edited, 1975)、《基本編舞語彙入門》(Elements du language Chorégraphique,Editions Vigot, 1981)、《探索法國現代舞》(L´aventure de la danse moderne en France, Bougé, 1990,英譯本於1997年由Harwood Acad. Publi. 出版)、《音樂語言的介紹》(Introduction au language musical, Ed. Chiron, 1991)、《舞蹈教育之路》(Danse, chemin d´éducation, Auto-Edited, 1993)、《1955-1995舞蹈工作坊紀念刊》(L´atelier de la danse 1955-1995 Souvenirs, Auto-Edited, 1995)、《舞蹈觀感》(Une certaine idée de la danse, Ed. Chiron, 1997)。詩集:《主題集》(Epiphanies)、《往見聖母》(Visitation)、《我心之歌》(Ce chant dans mon coeur)、《批判之路》(Chemins critiques)。
參照:
J. Robinson《Modern Dance in France-An Adventure 1920-1970》1997.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羅賓森,賈克琳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