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碩士生教育(大陸地區)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袁祖望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碩士生教育係指建立在大學本科教育之上、向攻讀碩士學位者所實施的一種研究生教育。清光緒年間所頒〔癸卯學制〕中的通儒院,民國元年(1912)政府規定大學內設立的大學院,均屬研究生教育層次。一九四九年前,中國共授予碩士學位二百三十二人。一九四九至一九六五年間,大陸地區共招收研究生二萬三千三百九十三人,但未授予學位。文化大革命期間,研究生教育中斷。一九七八年恢復招生,當年二百一十所高等學校、一百六十二所研究機構共招研究生一萬七百零八人。一九七八至一九九一年,大陸地區共招收碩士生(不包括研究生班)二十六萬六千七百三十人,授予碩士學位十七萬八千六百六十二人。一九九三年在校碩士生八萬八千八百人。
  「碩士點」須制訂碩士生培養方案,作為研究生培養和管理的主要依據,培養方案應體現本專業的基本要求。內容包括培養目標、研究方向、培養方式、課程學習與考試,科學研究與學位論文等。在此基礎上,碩士生導師再具體擬定研究生培養計畫。
  碩士生的指導實行導師負責制,每一導師每屆招生人數不得超過三名。一般作法是,以碩士點為單位成立研究生指導小組,導師任組長,以發揮集體優勢。碩士生的學習採取課程學習與學位論文並重的方針。課程學習以集體方式由教師講授,撰寫論文則由各指導教師分工負責。課程學習多採用討論的形式,或由教師擇要講授,然後自學、撰寫讀書報告、動手做實驗等。亦有參與導師的科研課題,帶著科研任務去看書學習的形式。一般而言,碩士生在學習期間均要接受研究方法的訓練。
  頭兩年著重學習課程,並考慮論文選題一事,第三年為撰寫論文階段。為此,碩士生須在論文開題報告會上向與會導師、專家匯報論文選題的目的、意義,當前研究動態、設計方案或框架結構,完成論文的時間和預期結果,可能存在問題及解決辦法等,請與會人員評議、審查。選題確定後,碩士生可有去外地高校拜訪名師、查閱資料的機會。碩士論文選題須有理論及實踐意義,有新見解,須本人獨立完成。通過論文答辯並獲學術機關批准後,即可獲取碩士學位證書。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碩士生教育(大陸地區)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