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存在 - 教育百科
ˊ
ˋ
  • 漢語拼音 cún zài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cún zài
解釋:
  1. 持續占據時間或空間,沒有滅亡。
    【例】許多古蹟因都市建設、經濟發展等因素,已遭毀壞,不復存在了。
  2. 哲學上指行為與自我意識中所體驗到的事物。
    【例】存在哲學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存在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關連字詞
相反詞: 1.消失、消逝、死亡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cún zài
解釋:
1.持續占據時間或空間,尚未消失。《禮記.仲尼燕君》唐.孔穎達.正義:「如此而后君子知仁焉者,仁猶存也,君子見上大饗四焉,知禮樂所存在也。」
2.哲學上行為與自我意識中所體驗到的事物。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存在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Existence
作者: 李奉儒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存在是每一個存有者或存有物的基本因素。存在和本質(essence)共同構成每一個有限的存有物,同時表現出存有物的特性:本質表達某物「是甚麼」,存在則指出某物的有無。存在與「自存性」(subsistence)有別,如有些哲學家區分物質對象為「存在」於時空中,而虛擬的或想像的對象,不管是具體的(比如獨角獸)或抽象的(比如數字),則是自存的。任何事物只因其具備存有或因其是存有者,始得與「空無」(nothing)相區別。所謂空無,是指一種與存有無關或不以某種形式的存有者出現,根本就不成其為事物,根本就不存在。如果某物是存在的,那麼就不只是思想或想像之物,而是自行獨立於思想之外的現存者(das Vorhandene)。
  從形上學觀點探討,有兩種基本不同的存在:一種是有限的存在:指我們以及世間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受限制的,是 「在此」的存在或此有(Dasein);「此」表示一個有限的時空的位置,我們只能根據我們的智力所及去掌握或參與存有。限制是直接來自我們有限的本質,且有限的本質不能達到完全的存有。由於有限的事物是一非必然的或偶然的存有,也就是它自身的本質不是必然地包含存在,那麼它就是可以存在、可以不存在,可以是實際的現存者,或僅是純粹可能性。另一種存在是完全必然的自立存有,稱作 「絕對」(absolute)或是無限的存有:無限的存有包含了存有的絕對完整性,其本質和存在是同一的;存有並不在時間或變化之後,相反地,時間與變化植基於存有,二者僅以其特殊方式表達存有而已。基本上,有限的存有可看成是源自「絕對」之完全存在的部分。
  「有限的存有物」依存在主義(Existentialism)的主張,有兩種基本不同的存在:一方面在人類以下的每一物,都只是純粹存在的現存者,由於不能了解它自己有限的存有,所以只能依憑「在此」的狀態,且在自然律的控制下達成完全的發展;另一方面,人類能了解自己有限的存有,因此必須對自己的存有作抉擇,也就是說,作為一個人,唯有藉著自由抉擇才能實現自己,但也可能無法勝任自由抉擇。由此可知,存在主義目的在區分動物和無生命事物的簡單「存有」,以及人類的獨特存在。這種主張其實是在重述一個很重要的事實,人是為掌握自己和實現自己而在的存在者,或者說,人是唯一以「存在」的方式而在的存有者(參見「存在主義」)。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存在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sûn-tsāi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持續占據時間或空間,沒有滅亡的現象。
反義詞: 死亡、消失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_存在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臺灣台語 存在
相反詞 消失、消逝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