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美國教師聯合會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American Federation of Teachers, AFT
作者: 郭玉霞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美國教師聯合會(教聯會)創立於一九一六年,是隸屬於美國勞工聯盟(American Federation of Labor, AFL)的一個全國性教師組織。一九九○年起,該會在其組織章程上所列的十二項目標中,可歸納出其主要的方向為:(1)爭取教師的權利,如爭取談判的權利;(2)促進州及地方教師聯合會的互助合作,並鼓勵成立退休教師組織;(3)改革教育,以提升教育水準,並增進兒童的福利;(4)反對因種族、性別、政治、經濟等因素所造成的不平等待遇,進一步促進民主、增進社會福利。
  教聯會的成立源於大都市地區教師們對美國全國教育學會(National Education Association, 簡稱全教會NEA)不滿。認為全教會對教師申訴案件的處理及教師福利的爭取不夠積極,因此部分地區教師起而另立一個全國性專屬教師的組織,以為教師謀取福利及較好的工作條件。強調其工會的屬性,因此採取其他工作經常用的罷工、集體談判以為教師爭取福利。唯近年來有感於社會對於教師之專業特質的重視,亦漸以教師在專業實務上的發展為目標。
  該會只接受教師為會員,排拒教育行政人員的加入,認為行政人員負有甄選、任免、指導教師的權力,因此在集體談判的過程中不可能代表教師說話,也不可能和教師在同一個專業團體工作。是該會與全教會的重要不同之處。該會的會員種類包括在職會員、預備會員與退休會員三類。
  美國教師採取較激進的手段爭取福利,實源自於教聯會。該會在一九六○年代為教師爭取到集體談判權,即教師代表可與教育行政機構的代表,共同就所重視的教育事務作有秩序的談判,以便達成協議,作為規範雙方的準繩。談判的內容通常包括教材的選擇、班級人數的增減、教師的工作範圍、時間、待遇等等。近年來談判的範圍日益擴大,其中包括教育政策的制訂、人事的控制(例如裁員、晉級等)、學生編班的決定、教師與學生間的比例等等。因此,實際上在美國教聯會或全教會已成為決定公立學校如何運作的一個關鍵勢力。
  近年來,教聯會雖然漸採納教師的專業取向,但認為仍應以工會取向為主,唯有透過工會的激進手段,才能爭取到教師專業的條件。歷年來透過這些手段,已使教師享有較高的薪水、較小的班級與較少的教學時數,然而所產生的負面作用是造成大眾對於教師不良的印象,也增加學校中教師與行政人員間的對立局面。
  該會每年定期舉行年會,探討的主題均以如何增進學校教學品質為範圍。它也出版〔美國教師月報〕(American Teacher News)及〔美國教育工作者季刊〕(American Educator)。
  該會在總會之下,還轄有屬於各州及地方的教聯會分會組織,例如:紐約州教師聯合會(New York Federation of Teachers, NYFT)或德州教師聯合會(Texas Federation of Teachers, TFT),以及地方性的附屬單位。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美國教師聯合會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