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鉗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鉗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qián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鉗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qián |
解釋:
[名] 1.一種古代的刑具。用來鎖住犯人脖子的鐵器。《漢書.卷六六.陳萬年傳》:「或私解脫鉗釱,衣服不如法,輒加罪笞。」《舊唐書.卷五○.刑法志》:「又繫囚之具,有枷、杻、鉗、鎖,皆有長短廣狹之制,量罪輕重,節級用之。」 2.夾東西的用具。通「箝」。如:「火鉗」、「老虎鉗」。 [動] 1.用鐵器鎖住犯人的脖子。《史記.卷一○○.季布傳》:「迺髡鉗季布,衣褐衣,置柳車中。」《漢書.卷三六.楚元王劉交傳》:「楚人將鉗我於市。」 2.閉口。通「拑」、「箝」。《莊子.田子方》:「口鉗而不欲言。」《文選.潘岳.西征賦》:「假讒逆以天權,鉗眾口而寄坐。」 [形] 惡。《呂氏春秋.士容論.審時》:「小米鉗而不香。」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鉗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四縣音 |
|
海陸音 |
|
大埔音 |
|
饒平音 |
|
詔安音 |
|
南四縣 |
|
釋義: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鉗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
khînn
|
解釋:
|
|
同義詞: | 鉗仔 |
音讀: | khiâm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_鉗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古代刑具。用以鎖住罪犯頸部之鐵圈。《說文解字.金部》:「鉗,以鐵有所劫束也。」《漢書.卷六六.公孫劉田王楊蔡陳鄭傳.陳萬年》:「或私解脫鉗釱,衣服不如法,輒加罪笞。」《舊唐書.卷五○.刑法志》:「又繫囚之具,有枷、杻、鉗、鎖,皆有長短廣狹之制,量罪輕重,節級用之。」 2. 以鐵圈鎖住罪犯之頸部,後比喻遭受磨難。《史記.卷一○○.季布欒布列傳.季布》:「迺髡鉗季布,衣褐衣,置柳車中。」《永樂大典戲文三種.張協狀元.第四六齣》:「一意要讀詩書,一身望改換門閭,一路到京裡受鉗鎚。」 3. 關上、合上。通「拑」、「箝」。《莊子.田子方》:「口鉗而不欲言。」晉.潘岳〈西征賦〉:「假讒逆以天權,鉗眾口而寄坐。」 4. 夾物之用具。通「箝」。如:「火鉗」、「老虎鉗」。《三國演義》第五一回:「丁、徐二將救得周瑜到帳中,喚行軍醫者用鐵鉗子拔出箭頭,將金瘡藥敷掩瘡口,疼不可當,飲食俱廢。」 5. 惡。《呂氏春秋.士容論.審時》:「小米鉗而不香。」 6. 「鉗鉗」:妄言不謹誠的樣子。《孔子家語.卷一.五儀解》:「事任於官,無取捷捷,無取鉗鉗。」 7. 約束,壓迫。通「箝」。《後漢書.卷三四.梁統列傳》:「壽性鉗忌,能制御冀,冀甚寵憚之。」元.白樸〈陽春曲.輕拈斑管書心事套〉:「妳娘催逼緊拘鉗,甚是嚴。」 |
|
注音: | ㄑㄧㄢˊ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鉗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