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三不臣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傅元龍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白虎通義.王者不臣篇]云:「王者所不臣三何也?謂二王之後,妻之父母,夷狄也。」古時君王對待三種人特別禮遇,不以臣禮待之。一為二王之後,二為妻之父母,三為夷狄之君。分述如次:
1.二王之後:「不臣二王之後者,尊先王通天下之三統也。」「二王」指夏商二代之王,商湯滅夏,分封夏之後裔,到了周代,夏之後代受封於杞地。武王滅紂,亦分封殷之後代於宋,以示興滅繼絕之義。秦襄王滅東周,同君之後代並未受封,周就斷絕了祭祀,因此只稱二王之後。又「三統」指三代之正朔,夏正建寅為人統,殷正建丑為地統,周正建子為天統。三代之王,建立正朔,統一天下之曆法,其功厥偉。故後世君王,不以臣禮待二王之後,以示尊敬。2.妻之父母:天子不以臣禮對待妻之父母,乃因「妻者與己一體,恭承宗廟,欲得其歡心,上承先祖,下繼萬世,傳于無窮,故不臣也。」君王與后既為一體,在家族中共負承先啟後之責任,尊卑有序,自不宜以臣禮待妻之父母。3.夷狄之君:「夷狄者與中國絕域異俗,非中和氣所生,非禮義所能化,故不臣也。」對二王之後及妻之父母,不臣之因,出於尊重,而對夷狄之君,則鑑于夷狄之邦,文化落後,禮節不備,故不必苛責以君臣之禮。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三不臣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