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治市學校 - 教育百科
自 | |
治 | |
市 | |
學 | |
校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Burgh Schools |
作者: | 方永泉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自治市學校為中世紀後期在德國及蘇格蘭等處興起的一類學校;自治市學校的出現,為的是擺脫教會對於普通教育的控制。在此類學校中,不僅是學校的行政運作,而且在許多情況下教師的任命權也都歸於市政府。 德國自治市學校的出現大約在十三世紀中期,最早應屬於一二三二年在穆爾豪森(Muhlhausen)所建立的學校。由於在日耳曼地區,教會勢力較為穩固,城市在獲得政治與經濟之控制權亦較為緩慢,而自治市學校的建立也多由市議會(town councils)負起責任。例如布瑞格(Brieg)城市於一二五○年自亨利公爵三世(Duke Henry Ⅲ)手中取得城市自治權後,即立刻由議會建立一所學校。德國的自治市學校,可以分為四類:(1)自治市拉丁文法學校(burgh Latin grammar schools):是德國新學校的主流,其目的在提供商業階層的子弟訓練,讓他們能夠順利地經營自己的生意,並且履行政府及行會(guilds)的事務。除了學校的控制權外,自治市拉丁文法學校在課程及教學方法上與教會的拉丁文學校(church Latin schools)均大同小異。(2)讀寫學校(writing and reading schools):由於對於實用技術的需求日益增加,原有的自治市拉丁文法學校已無法充分因應此種新情勢,愈來愈多的平民希望學習的是與其日常生活有密切關係的本國語,而非拉丁語。為了提供讀寫方面的訓練,某些文法學校開始開設一些能滿足這些需要的特殊課程,但結果不盡人意,因此城市中的權力單位逐只好專門建立一些初等學校,來教導日常生活中所需的讀寫技能。(3)女子學校(girls' schools):女子教育不僅限於女修道院(nunneries)內,德國許多地區的市議會也建立了提供女生讀寫訓練的學校,有些地區甚至實施男女同校,惟此措施遭致了不少責難。(4)私立學校(private schools):由一些漫遊各地的學者建立,提供基本的讀寫算訓練,並收取學費。總之,德國地區自治市學校之建立都經歷過與教會傳統間的激烈鬥爭,因為自治市學校的城市不僅代表了教會原有對於教育控制權的縮減,也使神職人員原先所享有的經濟利益受到損失。一些當地的神職人員原先可以藉著替民眾讀寫信獲得額外的收入,他們因而不願意民眾去學習這些實用的技能,這使得德國各城在推行自治市學校時遭遇了不少阻力。 至於在蘇格蘭方面,也可由部分的例子看出自治市學校的發展情形。一四六四年,皮布爾斯(Peebles)的「市議員及其鄰近人士」(bailies and neighbours)指派布拉克洛克爵士(Sir William Blaklok)為當地自治市學校的校長,可說是蘇格蘭最早記載由市政權力單位任命校長的例子之一。另一個例子則是在一四一八年,亞伯丁(Aberdeen)的市長及地方人士所提名的文法學校校長人選,仍需經過教會的領袖認可,但至一五○八年時,當地市長、市議會及地方人士都敢公開違抗教會,自己任命了一位校長。一五三八年,當亞伯丁自治市學校的校長再度出缺時,不論教會提出的人選如何,市議會還是使自己提名的人選獲得了承認。簡言之,皮布爾斯及亞伯丁兩處自治市學校的例子,清楚地標示了蘇格蘭地區的教育權力正由教會逐漸轉移到世俗的權力單位。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自治市學校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