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意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zhù yì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注意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關連字詞
相似詞: | 提神、留心、留神、留意 |
相反詞: | 忽略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zhù yì |
解釋:
1.關注留意。《史記.卷四六.田敬仲完世家》:「易之為術,幽明遠矣,非通人達才孰能注意焉!」《文明小史》第二二回:「內中有位大學堂的總辦周道臺,他本是接楊道臺的手,只因他辦學堂辦得不大順手,尤注意這個差使。」 2.心理學上的選擇性注意力,指個體對情境中的眾多刺激,選擇其中一個或一部分進行較深入處理之心理歷程;獲得注意的訊息,其處理速度較快,所得知覺經驗亦較為鮮明。其他的注意力類別尚有集中注意力、分散式注意力與警覺注意力等。影響注意力的主要因素包括個體的動機或需求、刺激本身的特徵等。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注意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Attention |
作者: | 鄭芬蘭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所謂注意是指感覺或思考的專心一志的心理狀況。注意的大前題是:當外在的刺激多,而個人訊息處理的容量有限,只能選擇性的注意一件,以免超過負荷無法處理。 個人的感覺器官,接受外在刺激者,主要有:聽覺、嗅覺、視覺、觸覺等。這些刺激都來自外在的物理環境;,另外還有來自心理的情緒和想法等,都算是訊息。外在訊息可能短暫的停留在感受器,形成短暫的感覺記憶。使個人對訊息作適當而迅速的處理,把刺激轉化為大腦接收的方式,這個歷程稱為編碼(encoding)。 此時「注意力」便發揮了功能,故只對一部分的訊息作進一步的處理,專注於這一部分,即是注意。有關注意力的學說主要有: 1.布羅本(D.E. Broadbent)的「過濾說」(Filter Theory)。這是第一個有系統的注意理論。基本論點是:環境中的刺激繁多,個體的處理能力有限,為應付大量訊息,故須選擇注意其中一部分,而放棄或忽略其他訊息。 2.崔斯曼(A.M. Treisman)一九六○年提出的「減弱說」(Attenuation Theory)。主要論點是:在感覺接受器與知覺分析之間,有一個知覺過濾衰減區,可使無關的訊息減弱(而非完全阻斷)。各個刺激有不同的限度,在偵測到一個重要事件時,則吸引注意此事件優先處理。因此知覺過濾衰減能根據刺激的閾來控制訊息量,以篩選輸入的訊息。 總括來說,注意是訊息處理的重要階段,是個體心理努力使注意集中於某些刺激的心理活動。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
tsù-ì
|
解釋:
|
|
同義詞: | 小心、細膩、謹慎 |
反義詞: | 無細膩、生猴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_注意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會員投稿&教育Wiki
教育Wiki
時間
版本內容
投稿者
您查詢的詞條還尚未有會員貢獻內容,若您有注音、釋義或圖片,歡迎透過會員上傳分享給教育百科,
我們將審查上架您貢獻的詞條,供其他使用者參閱。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