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董雞 - 教育百科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董雞
英文名: Gallicrex cinerea
描述:
繁殖期雄鳥前額有一尖長形的紅色額甲,向後上方一直延伸到頭頂,末端游離;頭、頸、上背灰黑色;頭側、後頸較淺淡;下背、肩、翼上覆羽、三級飛羽黑竭色,向後漸淡顯褐色,各羽具寬闊的灰色至棕黃色羽緣,形成寬的羽斑紋;尾羽黑褐色,羽緣淺淡;初級飛羽和次級飛羽黑褐色,第1枚初級飛羽除末端外均為白色,翼緣亦白;翼上覆羽及內側飛羽橄欖黑竭色,具寬的棕色羽緣。腹面灰黑色,羽端蒼白色,形成狹小的弧狀紋;腹部中央色較淺,滿布蒼白色橫斑紋;尾下覆羽棕黃色,具黑褐色橫斑;翼下覆羽和腋羽黑褐色,羽端灰白色。雌鳥額甲較小,不向上突起,呈黃褐色,背面橄欖灰黑色,具寬的棕褐色羽緣形成斑紋,尾羽暗褐色;飛羽暗褐色,第1枚初級飛羽外翻和翼緣白色。頭側和頸側棕黃色;頦、喉及腹部中央黃白色,腹面土黃色,具黑褐色波狀細紋。虹膜雄鳥紅色,雌鳥淺黃褐色。喙黃綠色,跗蹠綠褐色。幼鳥與雌性成鳥相似,頭側淡棕,雜以黑羽,頦及喉白色,雜以灰黑色羽。
分布:
分布於巴基斯坦、印度、馬爾地夫、斯里蘭卡,並向東延伸至中國東部、朝鮮半島及琉球。臺灣見於全島各地的農田。
作者: 顏重威
授權方式: 創用CC
資料來源: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Water Cock
日期: 2007年1月
出處: 脊椎動物百科全書
辭書內容
學名:
Gallicrex cinerea
形態:
體長約35公分。雄鳥繁殖期喙黃色,上喙基部紅色;腳綠色。額板紅色,後方延伸突起,有如雞冠。全身大致為灰黑色,翼羽羽緣褐色,腹部有淡色橫紋,尾下覆羽白色,非繁殖期則額板消失,羽色類似雌鳥。雌鳥體型較小,喙淡黃褐色,腳黃綠色,無額板。背部黃褐色有褐色斑塊,腹部淡黃褐色有深色細紋。
分布:
分布於亞洲南部及東部。包括印度、中國東部、中南半島、菲律賓,部分族群具遷移性。
生態習性:
通常單獨出現於稻田、沼澤及湖畔等草叢地帶。性機警,大多於晨昏微光下覓食,食物包括種子、幼芽和嫩枝。叫聲類似東西掉入水中的“咚…咚…”聲。在繁殖期,雄鳥有很強的領域性,會對侵入領域的其他董雞加以攻擊,但是在其他時間,董雞變得羞怯、隱密而且警戒心強,一感覺到危險就會趕快尋找隱蔽。繁殖期4~6月,用水生植物築巢於隱密的草叢中,以蘆葦、樹葉或是燈芯草構成,每年繁殖2次,每次養育3~6隻幼鳥。
綱:
鳥綱(Class Aves)
目:
鶴形目(Order Gruiformes)
科:
秧雞科(Family Rallidae)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董雞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