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扶 - 教育百科
ˊ
  • 部首 ㄕㄡˇ
  • 部首外筆畫 4
  • 總筆畫 7
  • 漢語拼音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ㄩㄥˋㄕㄡˇㄔㄢㄓㄨˋㄖㄨˊ:「ㄈㄨˊㄔˊ」、「ㄈㄨˊㄌㄠˇㄒㄧㄧㄡˋ」。
  2. ㄩㄥˋㄕㄡˇㄧˇㄎㄠˋ˙ㄓㄜㄨˋㄆㄧㄣˇㄖㄨˊ:「ㄈㄨˊㄑㄧㄤˊ」、「ㄕㄡˇㄈㄨˊㄊㄧ」。
  3. ㄅㄤㄓㄨˋㄖㄨˊ:「ㄈㄨˊㄓㄨˋ」、「ㄐㄧˋㄖㄨㄛˋㄈㄨˊㄑㄧㄥ」。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扶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用手支持,使人或物持立不倒。
    【例】攙扶、扶老攜幼 ◎
  2. 幫助、輔佐。
    【例】扶植、濟弱扶傾
  3. 護送。
    【例】扶靈返籍
  4. 循、沿。
    【例】陽明山杜鵑扶道而生,每當花季,滿山映紅。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扶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動]
1.用手支持,使人、物或自己不倒。如:「扶老攜幼」、「攙扶」。《荀子.勸學》:「蓬生麻中,不扶而直。」《三國演義》第五○回:「焦頭爛額者扶策而行。」
2.幫助、輔佐。如:「濟弱扶貧」。《戰國策.宋衛策》:「若扶梁伐趙,以害趙國,則寡人不忍也。」《水滸傳》第六三回:「天地咸扶,鬼神共佑。」
3.倚、仗。《漢書.卷一.高帝紀上》:「不如更遣長者扶義而西,告諭秦父兄。」《新唐書.卷八五.竇建德傳》:「大王奮布衣,起漳南,隋之列城莫不爭附者,以能杖順扶義,安四方也。」
4.護送。如:「扶靈」。唐.杜甫〈別蔡十四著作〉詩:「主人薨城府,扶櫬歸咸秦。」
5.循、沿。三國魏.曹植〈仙人篇〉:「玉樹扶道生,白虎夾門樞。」晉.陶淵明〈桃花源記〉:「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誌之。」
[名]
姓。如漢代有扶嘉。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扶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扶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攙。用手支持,使人、物不倒。
  2. [[動] ] 幫助、輔佐。
  3. [[動] ] 護送。
音讀: phôo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捧、托。用手托著或扶起來。
  2. [[動] ] 奉承、巴結。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_扶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動]❶用手支持,使人、物或自己不倒。如:「扶老攜幼」、「攙扶」。荀子.勸學:「蓬生麻中,不扶而直。」三國演義.第五十回:「焦頭爛額者扶策而行。」
❷幫助、輔佐。如:「濟弱扶貧」。戰國策.宋衛策:「若扶梁伐趙,以害趙國,則寡人不忍也。」水滸傳.第六十三回:「天地咸扶,鬼神共佑。」
❸倚、仗。漢書.卷一.高帝紀上:「不如更遣長者扶義而西,告諭秦父兄。」新唐書.卷八十五.竇建德傳:「大王奮布衣,起漳南,隋之列城莫不爭附者,以能杖順扶義,安四方也。」
❹護送。如:「扶靈」。唐.杜甫.別蔡十四著作詩:「主人薨城府,扶櫬歸咸秦。」
❺循、沿。三國.魏.曹植.仙人篇:「玉樹扶道生,白虎夾門樞。」晉.陶淵明.桃花源記:「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誌之。」

[名]姓。如漢代有扶嘉。

注音: ㄈㄨ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扶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臺灣台語 巴結 相關臺灣客語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