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蠃 - 教育百科
ˇ
  • 部首 ㄏㄨㄟˇ
  • 部首外筆畫 13
  • 總筆畫 19
  • 漢語拼音 luǒ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luǒ
解釋:
參見「蜾蠃」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蠃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ㄌㄨㄛˇ

「蜾蠃」:昆蟲名。屬昆蟲綱膜翅目。體形似蜂,色青黑,腰細。取泥土於樹上築巢,常捕螟蛉等害蟲為食,有益於農作物生長。《說文解字.虫部》:「蠃,蜾蠃也。」《詩經.小雅.小宛》:「螟蛉有子,蜾蠃負之。」唐.陸德明.釋文:「即細腰蜂,俗呼蠮螉是也。」唐.孔穎達.正義:「蜾蠃,土蜂也。似蜂而小腰,取桑蟲負之於木空中,七日而化為其子。」其實蜾蠃負小螟蛉入巢,是做為小蜾蠃的食物,並非化為己子,古人觀物未審。

㈡ㄌㄨㄛˊ

同「螺」。蝸牛、蛞蝓、螺一類軟體動物。螺、蝸牛外負有回旋形之硬殼,蛞蝓則外殼退化消失。螺水生、蝸牛陸生。《說文解字.虫部》:「蠃,一曰虒蝓。」《爾雅.釋魚》:「蚹蠃,螔蝓。」晉.郭璞.注:「即蝸牛也。」又《爾雅.釋魚》:「蠃小者,蜬。」晉.郭璞.注:「螺大者如斗,出日南漲海中,可以為酒杯。」宋.邢昺.疏:「蠃與螺音同義同。」《廣雅.釋魚》:「蠡蠃、蝸牛,螔蝓也。」《周禮.天官.冢宰》:「祭祀共蠯、蠃、蚳,以授醢人。」宋.梅堯臣〈送蘇子美〉詩:「殼物怪瑣屑,蠃蜆固無數。」《三國演義》第一二回:「只聽得西門上吹得蠃殼聲,喊聲忽起。」亦稱為「蚹蠃」、「螔蝓」、「蠡蠃」。

注音: ㈠ㄌㄨㄛˇ ㈡ㄌㄨㄛ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蠃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