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神經解剖學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Neuroanatomy
作者: 詹昭能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神經解剖學主要在探討神經系統(Nervous System)的結構與型態,對於了解軀體與大腦的心理作用幫助很大。
  神經系統是由神經元(Neurons)與神經膠質細胞(Glial Cells)所構成。就神經元而言,除了細胞體(Cell Body)之外,主要的構造還有細胞體週邊呈短樹枝狀的多樹狀突(Dendrites),以及一枝也是由細胞體延伸出來的較長軸突(Axon)。軸突通常以具絕緣作用的髓鞘(Myelin Sheath)包裹著,末端的燈炮狀終紐(Terminal Buttons)與其他神經元的小接縫稱為突觸(Synapse),是細胞間神經衝動傳遞的重要環節。神經元大小不一,其細胞體的直徑大約在五到一百微米(一百萬分之一公尺)之間,樹狀突長約數百微米,軸突則自小於一毫米(千分之一公尺)到幾呎長都有。人類神經元的數目可能多達一兆個,依其功能區分為三種:(1)感覺神經元(Sensory Neurons):主要的功能是將感覺刺激所引起的神經衝動(Neural Impulses),傳抵中樞神經系統,以形成各種感覺經驗;(2)運動神經元(Motor Neurons):主要的功能是將中樞神經系統發出的神經衝動,傳抵肌肉與腺體,以形成有關活動;(3)中介神經元(Interneurons):介於感覺神經元與運動神經元之間,傳遞有關的神經衝動。
  至於散布在各神經元間的神經膠質細胞,數量約為神經元的十倍,主要的功能之一是為神經元定位,但不負責神經衝動的傳遞。
  神經系統又分兩大系統:(1)中樞神經系統(Central Nervous System,簡稱CNS)包括腦(Brain)與脊髓(Spinal Cord)中的神經組織;(2)周邊神經系統(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簡稱PNS)包括中樞神經系統以外的其他神經組織,又分成兩個次系統:軀體神經系統(Somatic Nervous System):分布於頭部、臉部、軀體與四肢等部位的骨骼肌內,由感覺神經元與運動神經元所構成,可支配個體意志;自主神經系統(Autonomic Nervous System,簡稱ANS):分布於腺體、心臟與其他內臟器官的肌肉內,主要是由運動神經元所構成,又分成交感神經系統(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與副交感神經系統(Para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通常不受意志支配。
  腦是神經系統最重要的組織,通常分為三部分:(1)後腦(Hindbrain):包括延腦(Medulla)與小腦(Cerebellum);(2)中腦(Midbrain):包括貫穿整個腦幹的網狀組織(Reticular Formation);(3)前腦(Forebrain):包括海馬回(Hyppocampus)、杏仁核(Amygdala)、下視丘(Hypothalamus)、視丘(Thalamus)、與腦半球(Cerebral Hemispheres)等組織,其中海馬回、杏仁核、與下視丘等合稱邊緣系統(Limbic System)。至於以胼胝體(Corpus Collosum)相連的兩個左右對稱腦半球,依所在位置分別各畫分為額葉(Frontal Lobe)、頂葉(Parietal Lobe)、枕葉(Occipital Lobe)、與顳葉(Temporal Lobe)四個部分,依所屬功能兩個腦半球也各有運動區(Motor Area)、軀體感覺區(Somatosensory Area)、視覺區(Visual Area)、聽覺區(Auditory Area)與聯合區(Association Area)。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神經解剖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