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十竹齋畫譜]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昌彼得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十竹齋畫譜]8冊,明胡正言繪刻。正言字曰從,生於萬曆10年(1582),原籍安徽休寧,自幼聰穎,習製墨、造紙、雕刻,繪畫諸藝事,俱有成就。後遷家南京,先後拜文學家何棟如、小學家李登為師,故能詩屬文,通六書,精八體。在南京,除為人治印外,並開設書鋪,從事出版事業,因其寓所前植有翠竹十餘竿,故以十竹齋名其店。
  [十竹齋畫譜]是胡氏從萬曆47年(1619)著手編繪印製,迄崇禎6年(1633)前後15年始印製完成。全書8冊,首冊畫譜,凡畫及各家題辭各20幅,次冊竹譜,凡名公畫竹及題辭各20幅,並附畫竹起手式27式,再次墨華譜、石譜、翎毛譜、梅譜、果譜各一冊,都是圖辭各20幅,最後一冊為蘭譜,凡37幅。此譜用餖版套印成,色彩並不艷麗分明,而有濃淡深淺,陰陽向背,非常的調和,使人閱後直以為是手繪,沒有雕印的感覺,印製需要高度而且純熟的技藝,是中國印刷史上的一部奇書。
  此書自崇禎年間開始印製,因為精美,銷行大江南北,為時人所爭購,迄於清康熙10年(1671)胡氏卒,三十年間一共印製了若干?無資料可尋,僅從今散存全世界各大圖書館所藏此書觀之,或刷印精麤有別,或序文文字、行款微異,或圖辭所鈴印記不同,如當時所雕之版時有改易重刻,大抵初印較精,人康熙間胡氏晚年印本較遜。
  此書因屬中國書史上的名作,後代頗思傳播,或影印,或繙刻。近年最早為民國66年(1977)臺北哲學出版社影印本,唯其所據底本為康熙年間印本,故影印之本品質甚差。74年上海朵雲軒為使此餖版套印的技藝重光,將畫譜予以仿古雕印出版,雖頗精美,但所據底本殆屬清初印品,對於皴梁技法及著色的濃淡輕重,尚未能運用自如。故76年中華文化復興委員會將國立中央圖書館藏本仿原式精印發行,印製能存原真,可供與朵雲軒刻本比較研究。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十竹齋畫譜]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