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黷 - 教育百科
ˊ
  • 部首 ㄏㄟ
  • 部首外筆畫 15
  • 總筆畫 27
  • 漢語拼音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輕慢、不恭敬。
    【例】黷慢
  2. 濫用,沒有節制。
    【例】窮兵黷武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黷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名]
汙垢。南朝宋.傅亮〈潘尚書僕射表〉:「上增國垢,下招私黷。」
[形]
汙穢。《文選.孔稚珪.北山移文》:「乍迴跡以心染,或先貞而後黷。」
[動]
1.輕慢、不恭敬。《書經.說命》:「黷于祭祀。」《後漢書.卷五二.崔駰傳》:「進不黨以讚己,退不黷於庸人。」
2.貪求。《南史.卷四九.劉懷珍傳》:「及累為州郡,頗黷財賄。」唐.柳宗元〈封建論〉:「列侯驕盈,黷貨事戎。」
3.輕妄、濫用。如:「窮兵黷武」。唐.柳宗元〈駮復讎議〉:「誅其可旌,茲謂濫,黷刑甚矣。」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黷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污辱。《說文解字.黑部》:「黷,握持垢也。」清.段玉裁.注:「垢非可握持之物,而入於握持,是辱也。」《國語.晉語四》:「同志雖遠,男女不相及,畏黷敬也。」三國吳.韋昭.注:「畏褻黷其類也。」《後漢書.卷五二.崔駰列傳》:「進不黨以讚己,退不黷於庸人。」

2. 輕慢、不恭敬。《書經.說命》:「黷於祭祀。」《後漢書.卷五二.崔駰列傳》:「進不黨以讚己,退不黷於庸人。」

3. 繁雜。《書經.說命中》:「黷予祭祀,時謂弗欽,禮煩則亂,事神則難。」宋.王安石《招約之職方並示正甫書記》詩:「鬼營誅荒梗,人境掃喧黷。」

4. 汙垢、汙穢。南朝宋.傅亮〈潘尚書僕射表〉:「上增國垢,下招私黷。」南朝齊.孔稚珪〈北山移文〉:「乍迴跡以心染,或先貞而後黷。」

5. 貪求。《南史.卷四九.列傳.劉懷珍》:「及累為州郡,頗黷財賄。」唐.柳宗元〈封建論〉:「列侯驕盈,黷貨事戎。」

6. 輕妄、濫用。如:「窮兵黷武」。《三國志.卷四二.蜀書.杜周杜許孟來尹李譙郤傳.譙周》:「如遂極武黷征……雖有智者將不能謀之矣。」唐.柳宗元〈駮復讎議〉:「誅其可旌,茲謂濫,黷刑甚矣。」

注音: ㄉㄨ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黷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