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佳趣堂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來新夏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佳趣堂是清初藏書家陸漻的藏書室名。
  陸漻(1644-?),字其清,吳縣人。約生活於順治、康熙時。早年習醫,精於醫道,曾行醫於蘇州。陸氏自幼有志藏書,苦於家貧,無力購求。少年失學,遂借書晝夜鈔錄,嚴冬無炭取暖,屈足腹下互換冷暖,為見者所匿笑。陸氏嘗以手鈔書一頁向書肆換刻本書五頁,每得書歸,輒置几案,揖而後藏。後以行醫所得致力於藏書,經60年之蒐求,藏書達1,600餘種,數萬卷之富,其中包括宋元刻本、宋元人鈔本、明賢錄本、名人稿本等。陸氏藏書或出自祕閣公卿家,或得自郡城故族舊藏,並皆流傳有自。陸氏與當時著名學者,藏書家何焯、朱彝尊、曹溶皆有交往,但對藏書頗為珍惜,加以生性耿介,不輕易出借轉讓所藏。陸氏20歲時,曾得元刻本顧仲瑛[玉山雅集],為明文徵明舊藏,曹溶聞訊,欲加購藏而被拒,後二人晤面,相談歡然如舊識,曹溶推崇陸漻為「吳門第一流」人物,並於康熙23年(1684)以宋本魏野[鉅鹿東觀集]及孫奕[示兒編]相贈入藏佳趣堂。朱彝尊名滿海內,專程過訪,編[明詩綜]時曾來借閱書籍。陸氏堅持交換借錄藏書,必卷數相當,始得各以其所有易其所無。陸氏為珍藏其圖書乃於所居聽雲室另闢佳趣堂以鑒藏,並編有[佳趣堂書目],卷首記有購書得書年月,自撰[佳趣堂置書述略]代序,康熙56年成書,而由後人為之加注刊行。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佳趣堂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