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巡迴車(行動圖書館、移動圖書館、書香公車) - 教育百科
圖 | |
書 | |
巡 | |
迴 | |
車 | |
( | |
行 | |
動 | |
圖 | |
書 | |
館 | |
、 | |
移 | |
動 | |
圖 | |
書 | |
館 | |
、 | |
書 | |
香 | |
公 | |
車 | |
)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bookmobile; mobile library |
作者: | 施純福 |
日期: | 2012年10月 |
出處: |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距離全世界第一所公共圖書館在西元前39年於羅馬誕生以來,以交通工具載運圖書巡迴各地提供閱讀的方式來做為圖書館的服務方式之一,最早出現在西元10世紀波斯帝國的駱駝圖書館,到1859年時,英國為了解決鄉村地區普遍缺乏圖書館的問題,開始以馬車載送圖書巡迴各地,方便民眾借閱。美國則於1905年由Mary Titcomb在馬里蘭州首度建立以馬車載著數箱書籍提供民眾借閱的服務方式,也就是今日吾人一般所稱的「行動圖書館」。隨著科技的進步,也有以火車、巴士、汽車、甚至輪船作為載體,這種主動提供行動化的閱讀服務,是現今相當普遍的一種圖書館的延伸服務,主要目的是幫助偏遠地區的民眾,藉由閱讀來獲取知識。例如:為推展兒童閱讀,哥倫比亞及伊索匹亞有「驢子圖書館」、肯亞有「駱駝圖書館」、委內瑞拉則以騾代驢,在南非,Sony公司與南非教育部於2005年起,共同發展「South Africa Mobile Library Project」計畫,讓書籍借閱成為掃盲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之一。在臺灣,也有許多公部門及民間基金會,為積極提供書香服務而設置行動圖書館,或透過政府預算,或爭取社會資源協助,將原本被動的服務,主動擴展深入社區,為臺灣閱讀扮演重要推手,提昇圖書館良好的服務形象。設置行動圖書館,其載體可以透過彩繪吸引民眾利用,不只考量人體工學設計,打造出具親和性的閱覽氛圍,書架也經特別設計,防止書本在車輛行駛中,因路面崎嶇不平而掉落。服務地點常以距離當地圖書館較遠,或人潮較多的地區為主,包括:學校、育幼院、醫院、社區、公園、寺廟廣場等。在行程規劃方面,有必須事先申請,安排在特定時間地點服務者;亦有定期規劃服務行程,安排巡迴路線及停靠站。服務對象有以特殊族群為主者,例如:兒童、青少年、銀髮族等,或以一般大眾為主者。提供借閱的館藏則包含書籍、雜誌、CD、DVD等各種形式的資料。行動圖書館除提供現場閱讀外,為方便民眾借閱,可事先主動為讀者辦證,也可設置還書箱,還可以舉辦其他推廣活動:包括圖書館利用教育、簡易參考諮詢服務、說故事活動、各類型的講座、影音欣賞會、轉發文宣資料等,讓民眾不用到圖書館即可分享圖書館的資源及服務,因此,行動圖書館又可稱「沒有圍牆的圖書館」。 |
|
參考資料: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圖書巡迴車(行動圖書館、移動圖書館、書香公車)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