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達性論〕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陳惠邦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達性論〕為何承天所著;何氏南朝宋東海郯人。當時宗炳在〔明佛論〕中提出「神不滅」和「生死輪迴」的論點,鄭道子(著有〔神不滅論〕)和羅含(著有〔更生論〕)復加宣揚而頗受歡迎。何氏因著〔達性論〕,取儒家思想並自無神論的觀點加以批駁。
  何氏云:「夫立人之道,取諸仁義;惻隱為仁者之表,恥惡為義心之端。」人以仁義立,所以能「稟氣清和,神明特達」,而與禽獸萬物有所不同,更不應與飛禽蠓蠕之屬併視為「眾生」。而人之生死和四時運轉一般,同為自然規律。生命結束之時,一切生理現象(形)和精神現象(神)同時消失,人不會轉為牲畜萬物,牲畜萬物也不會轉為人,從而否定所謂精靈轉胎更生之說。故謂:「生必有死,形斃神散,猶春榮秋落,四時代換,奚有於更受形哉!」
  何氏又云:「慮深方生,施而望報,在昔先師,未之言也。」何氏尊崇儒家的道德思想,雖未掌握其精義,但用以駁斥行善以求來世之報的功利思想。除〔達性論〕外,何氏在〔答顏光祿〕、〔重答顏光祿〕兩篇論述中,又重申了「再生」無據以及「施報之道」與事實不符的觀點;對於當時大部分佛教徒所持積善延祚、希驗來世的俗見多所譏刺。以上所引之著述均收錄於梁朝釋僧祐撰〔弘明集‧卷四〕。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達性論〕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