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課程傳達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Curriculum Delivery
作者: 游淑燕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課程傳達是指課程正在運作、傳遞、教授給學生;這種課程是屬於教師在實際教學時所實際發生及進行的課程,如葛拉松(A.A. Glatthorn)所指的實際被教的課程,或如吉德拉(J.I. Goodlad)所說的運作課程。基本上涉及課程在學校中實際進行狀況,因此必須注意到學生及教師間的關係及經教師的教學過程,學習歷程是如何建構產生的。
  課程在教室中實際傳達運作的過程中,有兩種觀點影響其運作。一為忠實觀:採取此一觀點者,強調課程實際使用者的所作所為,必須符合原先設計者本意的程度。若實際課程運作愈接近原先之計畫,代表課程傳達的愈成功;因此在忠實觀的觀點下,課程發展的過程必須十分周密,以使教學實施者能透過說明清楚、詳盡的、完善的教學設計及實施指引,忠實地進行實際教學,以完成發展者的意旨。其二為相互調適觀:採取此一觀點者強調課程實施的過程中,可以根據學校所處的社會文化及地理環境、學校及學生的特質與教學情境,加以改變。因為課程在實際運作的過程中,絕非單向的傳播接受,而是雙向的影響改變歷程。在相互調適觀的觀點下,課程實施的過程允許彈性且自主地調整或變化其教學,因此教師的專業能力及教學技巧對課程傳達的品質影響很大,故教師必須是專業的且能不斷地進修充實自己。
  一般課程的研究可分為「應然」和「實然」的部分;前者是課程發展人員所希望達到的課程實施理想,後者則是課程在教室中實際發生的事。不過課程發展人員的預期實施的理想表現與實際運作表現間往往會有分歧的現象。為避免其間過大的差異,必須透過良好的觀察檢視與視導,以促進課程實施理想的達成。但是課程在教室中實際傳達運作的狀況並不容易觀察與評量,因為教師的教學相當自主與獨立的,每一位教師的教學是孤立的、獨自進行的,因此很難觀察到彼此實際在教什麼和如何教。一般較具體的方式就是透過測驗來了解與改善兒童表現,測驗的目的是在了解學校到底作了些什麼,並藉以確知課程在學校內在的實際運作與預期課程目標符合的情形,以作為改善教學內容、方向、範圍及重點的參考。不過評量前先要確知究竟課程是採忠實觀或相互調適觀。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課程傳達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