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障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ㄗㄨˇㄞˋㄖㄨˊ:「ㄓㄤˋㄞˋ」。
  2. ㄩㄥˋㄌㄞˊㄓㄜㄉㄤˇ˙ㄉㄜㄉㄨㄥ西˙ㄒㄧㄖㄨˊ:「ㄌㄨˋㄓㄤˋ」、「ㄆㄧㄥˊㄓㄤˋ」。
  3. ㄅㄠˇㄏㄨˋㄈㄤˊㄨㄟˋㄖㄨˊ:「ㄅㄠˇㄓㄤˋ」。
  4. ㄑㄩㄝㄉㄧㄢˇㄇㄠˊㄅㄧㄥˋㄖㄨˊ:「ㄐㄧㄑㄧˋㄈㄚㄕㄥㄍㄨˋㄓㄤ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障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zhàng
解釋:
  1. 阻塞、阻隔。
    【例】阻障、障礙
  2. 遮蔽、遮擋。
    【例】障眼
  3. 用來遮蔽或保護的東西。
    【例】屏障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障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zhàng
解釋:
[動]
1.阻塞、阻隔。《呂氏春秋.貴直論.貴直》:「欲聞枉而惡直言,是障其源而欲其水也。」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二上.江右遊日記》:「壟北一崗,橫障溪前,若為當關。」
2.遮蔽、遮擋。《三國演義》第一一九回:「張節可憐忠國死,一拳怎障泰山高!」
3.保護、防衛。如:「保障」。唐.韓愈〈進學解〉:「障百川而東之,迴狂瀾於既倒。」宋.文天祥〈贈祕書王監丞〉詩:「人生晚節良不易,頹波直下誰障東?」
[名]
1.堤防。《文選.馬融.長笛賦》:「於是山水猥至,渟涔障潰。」
2.古代在邊塞險要處所築的城寨。《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築亭障以逐戎人。」
3.類似屏風的帷幕或物品。《北史.卷八一.儒林傳.張景仁傳》:「每送步障,為遮風寒。」宋.沈括《夢溪筆談.卷二二.謬誤》:「有筆工善畫水,召使畫便廳掩障。」
4.缺點、毛病。如:「機器發生故障。」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障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障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siàng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音讀: tsiong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音讀: tsiòng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障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阻塞、阻隔。《說文解字.阜部》:「障,隔也。」《呂氏春秋.貴直論.貴直》:「欲聞枉而惡直言,是障其源而欲其水也。」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二上.江右遊日記》:「壟北一崗,橫障溪前,若為當關。」

2. 古時於邊塞險要處所築之城寨。《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築亭障以逐戎人。」漢.班彪〈北征賦〉:「登障隧而遙望兮,聊須臾以婆娑。」

3. 堤防。《呂氏春秋.開春論.愛類》:「禹於是疏河決江,為彭蠡之障。」漢.馬融〈長笛賦〉:「於是山水猥至,渟涔障潰。」

4. 保護、防衛。《三國志.卷二六.魏書.滿田牽郭傳.郭淮》:「淮奏請使居安定之高平,為民保障,其後因置西州都尉。」宋.文天祥〈贈祕書王監丞〉詩:「人生晚節良不易,頹波直下誰障東?」

5. 遮蔽、遮擋。《後漢書.卷三二.樊宏陰識列傳.陰識》:「常操持小蓋,障翳風雨。」《三國演義》第一一九回:「張節可憐忠國死,一拳怎障泰山高!」

6. 類似屏風之帷幕或物品。《廣韻.去聲.漾韻》:「障,步障也。」《北史.卷八一.儒林列傳上.張景仁》:「每送步障,為遮風寒。」宋.沈括《夢溪筆談.卷二二.謬誤》:「有筆工善畫水,召使畫便廳掩障。」

7. 佛教用語。指造成修行者不能脫離生死輪迴之障礙。《大方廣佛華嚴經》卷一:「離,其心清淨。」唐.白居易〈和夢遊春詩一百韻〉詩:「垢待醍醐浴,障要智燈燒。」

8. 缺點、毛病。如:「肢障」、「機器發生故障。」

注音: ㄓㄤ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障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