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郝金斯,艾瑞克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Hawkins, Erick (1909-1994)
作者: 張中煖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人名。美國舞者、編舞者,生於美國科羅拉多州的崔尼達(Trinidad Colorado),曾獲獎學金入哈佛大學就讀,並得到以希臘文化為主修的學位。他在看了喬姬(Yvonne Gerogi)和克羅伊茲柏格(Harald Kreutzberg)兩位德國舞者的演出後,受到鼓舞想成為一名舞者,於是成了巴蘭欽(George Balanchine)美國芭蕾舞校(School of American Ballet)中第一個美國學生。在為卡洛凡舞團(Ballet Caravan)編過《表演秀》(Showpiece)後,巴蘭欽認為他深具編舞潛力。他也是葛蘭姆舞團的第一位男舞者,首先出現在葛氏舞作《美國檔案》(American Document,1938)中,稍後成為葛蘭姆的丈夫。1938-1951年間,是葛氏舞團的主要男舞者,在許多作品如《阿帕拉契之春》(Appalachian Spring, 1945)、《夜旅》(Night Journey, 1947)等擔任主角。後來雖與葛氏離婚,但1951年建立自己的舞校,並創辦舞團。他開發融入東方精神,一種強調動作流暢、輕鬆自然的技巧訓練(free flow technique),也喜歡與當代許多音樂家、美術家和設計師合作,不斷推出新的舞作,其中德魯勾塞維斯奇(Lucia Dlugoszewski)就是一位經常與其合作的音樂家,而且是在劇場內現場的音樂伴奏。郝氏所率領的舞團,足跡遍及世界各地,演出其重要作品如《新月》(New Moon, 1989)、《黑幽卡》(Heyoka, 1981)、《內心天堂之天使》(Angels of the Inmost Heaven, 1971)、《懸臂》(Cantilever, 1963)、《八處清澈之地》(8 Clear Places, 1960),其舞風充滿詩意,流暢清新。他一生獲獎無數,包括古根翰獎(Guggenheim Fellowship, 1978)、舞蹈雜誌獎(Dance Magazine Award)和司克伯斯美國舞蹈節(The Samuel H. Scripps American Dance Festival)所表彰他的現代舞終生成就獎(1988),1983年,西密西根大學還頒予他榮譽藝術博士頭銜。若想多瞭解郝氏對舞蹈的看法,可閱讀他於1992年出版的著作《身體是一清澄地和其他有關舞蹈之陳述》(The Body Is A Clear Place And Other Statements on Dance, 1992)。
參照:
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2、《The Erick Hawkins Dance Company Playbill》1991.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郝金斯,艾瑞克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