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長身大蕈甲 - 教育百科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知識單元
簡介:
Encaustes cruenta formosana Chûjô, 1964 長身大蕈甲 目前的分類體系下,大蕈甲科(Erotylidae)還包含了過去的擬叩頭蟲科(Languriidae),全世界已知種類有258屬約3700種(其中的擬叩頭蟲亞科有63屬約880種)。小型到中型甲蟲,體長一般小於3cm。體型略厚而呈長橢圓形、鑽石形(大蕈甲)或長條形(擬叩頭蟲),大多數表面光滑,沒有密毛覆蓋;體色多半以黑色為底色,常帶有醒目的條紋或斑紋,也有不少類群具有閃亮的金屬光澤,特別是在擬叩頭蟲亞科。頭部半外露於前胸背板,眼睛突出於頭部兩側,觸角長度約與前胸背板等寬或稍短,11節,末端3節膨大為球桿狀;擬叩頭蟲亞科其頭部約與前胸背板等寬或稍窄,而前胸背板長度大於寬度;大蕈甲類則前胸大於頭寬,前胸背板長小於寬;表面大多沒有特殊的凹凸構造;翅鞘完整覆蓋腹部,擬叩頭蟲亞科者細長而前寬厚窄,大蕈甲則為倒卵圓或兩側平行;表面具有明顯或不明顯的點刻列;跗節型式為5-5-5(前、中、後足皆5節跗節),大蕈甲類多半沒有葉狀墊,擬叩頭蟲亞科則有發達的葉狀墊。本科的生態相當多樣,原有的大蕈甲成員主要是以擔子菌(Bisidiomycete)孢子、菌絲或子實體為食,但是擬叩頭蟲則取食活的植物組織;大蕈甲類的成蟲和幼蟲多半在類似的棲地活動,有的類群的幼蟲會在質地硬的簷狀菌子時體內蠹食,有的則是在平鋪的多孔菌或殼狀菌表面取食,有的會在質地柔軟的菌菇類子實體內取食,成蟲則多半在真菌外取食;擬叩頭蟲的幼蟲是在活的菊科或豆科植物內蠹食,成蟲則在表面活動。 大蕈甲科在臺灣有33屬86種的紀錄,長身大蕈甲屬(Encaustes)在臺灣僅本種一種的紀錄,體長1.6–2.4cm,是臺灣最大的大蕈甲,兩側平行的身型,前胸背板和翅鞘上都有紅斑,前胸背板上的紅黑斑紋略有變異。相似的紅帶大蕈甲屬(Episcapha)的種類也屬比較大型的類群,臺灣有3種紀錄,但是跟長身大蕈甲相較,他們的體型稍小(多半不超過1.5cm)、前胸背板呈梯形且沒有紅色斑紋,翅鞘兩側則略圓,可以藉此和本種區別。長身大蕈甲的雄蟲中足脛節端部略微彎曲,外側有一個明顯的小齒,雌蟲則無此特徵。 長身大蕈甲目前列為臺灣特有亞種,但是可能也分佈在中國東南地區。在臺灣分佈在低海拔到中低海拔森林。成蟲出現期頗長,跨春、夏、秋三季,夜間具有趨光性。
知識 1:
完全變態﹝Holometabolous﹞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長身大蕈甲
中文門名: 節肢動物門
中文綱名: 昆蟲綱
中文科名: 大蕈甲科
中文亞科名: 大蕈甲亞科
中文族名: 蕈甲族
拉丁亞屬名: cruenta
拉丁種小名: formosana
拉丁族名: Encaustini
拉丁亞科名: Erolytinae
拉丁界名: Animalia
拉丁科名: Erolytidae
拉丁門名: Arthropoda
學域-大分類: 動物-昆蟲類
拉丁屬名: Encaustes
中文界名: 動物界
世界地理分布: 中華民國
中文目名: 鞘翅目
拉丁目名: Coleoptera
拉丁綱名: Insecta
授權資訊: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長身大蕈甲
英文名: Encaustes cruenta formosana
描述:
體長1.6–2.4cm,是臺灣最大的大蕈甲,兩側平行的身型,前胸背板和翅鞘上都有紅斑,前胸背板上的紅黑斑紋略有變異。長身大蕈甲的雄蟲中足脛節端部略微彎曲,外側有一個明顯的小齒,雌蟲則無此特徵。大蕈甲科在臺灣有33屬86種的紀錄,長身大蕈甲屬(Encaustes)在臺灣僅本種一種的紀錄。

分布:
長身大蕈甲目前列為臺灣特有亞種,但是可能也分佈在中國東南地區。
作者: 鄭明倫
授權方式: 創用CC
資料來源: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