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籌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籌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chóu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籌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chóu |
解釋:
[動] 計算、謀劃。如:《史記.卷五五.留侯世家》:「臣請藉前箸為大王籌之。」《後漢書.卷六五.皇甫規傳》:「豫籌其事,有誤中之言。」 [名] 1.計數的器具。《漢書.卷二七.五行志下之上》:「籌,所以紀數。」《資治通鑑.卷一九七.唐紀十三.太宗貞觀十九年》:「文本夙夜勤力,躬自料配,籌、筆不去手。」元.胡三省.注:「籌,所以計算。」 2.計策、計謀。《晉書.卷一.宣帝紀》:「昔箕子陳謀,以食為首。今天下不耕者蓋二十餘萬,非經國遠籌也。」唐.元稹〈陽城驛〉詩:「希夷惇薄俗,密勿獻良籌。」 3.量詞。古代計算人數的單位。通「條」。如:「六籌好漢」。《警世通言.卷二二.宋小官團圓破氈笠》:「當時聚起十六籌後生,準備八副繩索扛棒,隨宋金往土地廟來。」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籌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古代投壺之矢。《說文解字.竹部》:「籌,壺矢也。」《禮記.投壺》:「籌,室中五扶,堂上七扶,庭中九扶。」漢.鄭玄.注:「籌,矢也。」 2. 計數之器具。如:「籌碼」。《漢書.卷二七.五行志下之上》:「籌,所以紀數。」《資治通鑑.卷一九七.唐紀十三.太宗貞觀十九年》:「文本夙夜勤力,躬自料配,籌、筆不去手。」元.胡三省.注:「籌,所以計算。」《聊齋志異.卷九.雲蘿公主》:「婦持籌握算,日致豐盈。」 3. 計策、計謀。《晉書.卷一.宣帝紀》:「昔箕子陳謀,以食為首。今天下不耕者蓋二十餘萬,非經國遠籌也。」唐.元稹〈陽城驛〉詩:「希夷惇薄俗,密勿獻良籌。」《群音類選.官腔類.卷一一.竊符記.忌見侯王》:「多君不鄙頻加厚,早難道莫展一籌,若得符兵權唾手。」 4. 量詞。古代計算人數之單位。通「條」。如:「六籌好漢」。《水滸傳》第一五回:「六籌好漢正在後堂散福飲酒,只見一個莊客報說:『門前有個先生要見。』」《警世通言.卷二二.宋小官團圓破氈笠》:「當時聚起十六籌後生,準備八副繩索扛棒,隨宋金往土地廟來。」 5. 計算、謀劃。如:「籌備」、「籌畫」。《史記.卷五五.留侯世家》:「臣請藉前箸為大王籌之。」《後漢書.卷六五.皇甫張段列傳.皇甫規》:「豫籌其事,有誤中之言。」 |
|
注音: | ㄔㄡˊ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籌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