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陶比(1910-1965) - 教育百科
(1910-1965)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Taube, Mortimer
作者: 譚修雯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陶比於1910年12月6日誕生於美國新澤西州澤西市(Jersey City, New Jersey)。1927年至1930年就讀羅格斯大學(Rutgers University);1933年獲得芝加哥大學文學碩士,並獲選為精英學會(Phi Beta Kappa)的會員;1931至1932年於哈佛大學研究;1935年獲得柏克萊加州大學(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keley)哲學博士學位;並在1936年畢業於該校圖書館學研究所。
  陶比是一位資訊科學專家及圖書館顧問,更是一位改革及創造者。曾任米爾斯學院(Mills College)圖書館流通館員、羅格斯大學編目員、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採錄主任;並於1944至1949年任職美國國會圖書館(Library of Congress)的一般資訊服務與書目處(General Reference and Bibliography Division)副主任、採錄部門副主任及科學技術計畫部門(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ivision)主管。除了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的專才外,陶比亦是卓越的企業管理者。他於1952年成立文獻公司(Documentation, Inc.),並任董事長直至其逝世,而文獻公司是現存最早的資訊科學股份有限公司。
  陶比對圖書館學最重要的貢獻,是於1951年芝加哥大學圖書館學研究所第15屆年會發展「書目調合法」(Bibliographic Coordination),及1953年為AFTIA(Armed Forces Technical Information Agency)所發展的「單一字彙調合索引法」(Uniterm Coordinate Indexing)之概念。其特點是在使用索引款目時,並沒有任何字彙之控制。即索引編纂人員能擬定或選取文獻內的重要字彙,不受標題表所列之字詞所限,而用索引之款目。此概念雖最初應用於人工檢索系統,卻形成日後電腦化資訊檢索策略的重要基礎,即是在檢索時用Boolean Logic把字彙組合在一起。
  陶比被圖書館學大師Jesse Shera喻為「20世紀中葉美國圖書館界的杜威」。其著作中,最著名的1953-1959年間出版5冊[Studies in Coordinate Indexing]和[Computers and Common Sense: The Myth of the Thinking Machines (1961)」最常被引用及評論。
  1965年9月3日,陶比因心臟病發作,於旅行途中突逝世於其私人遊艇中,享壽僅55歲。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陶比(1910-1965)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