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雅黑舞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Yahe
作者: 張巧惠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舞名。雅黑舞係巴布亞.歐羅可洛灣(Orokolo Bay)的艾里馬(Elema)人在成年禮(Hevehe)中的一種舞蹈,主要是慶祝動手製作依哈羅假面(Eharo)和裝上男人木屋依羅瓦(Eravo)的新門,同時也成為嘉年華會遊行中,依哈羅假面舞者舞蹈的一部份。此舞形成三個同心圓:內層為成群的鼓手和歌手,中層為舞者,外層為婦女和女孩,她們穿著能擺盪的裙子在原地跳舞。此舞的表演者可分為七隊:一,阿帕依洛瓦洛瓦(Apa-eravarava),即特殊的鼓手,為喜劇角色,穿著短裙,足踝小腿有裂狀香蕉樹葉所圍成的繸飾,臉上戴著有黑色食火雞毛的面罩。二,雅黑摩瑞塔(Yahemorita),為兩位年輕人穿著婦女的裙子,戴著女人的裝飾品。三,卡口(Kako)和波洛(Pora),為兩隻鳥,帶著小型弓,背上掛著樹皮衣,其上繪有鳥圖。五,數對戴著依哈羅假面的舞者,展示假面上的圖騰動物和爬蟲等。六,依迪伊,非洛(Idihi vira),為專屬舞者,穿著精心設計的服裝,戴著華麗壯觀的頭套,臉上塗著細密的圖案。七,侯侯羅(Hohoro),即螢火蟲,由兩個小男孩以轉圓動作繞走全場。黑雅舞與其他來自鄰村類似型式的舞蹈一起在依羅瓦木屋前表演,從下午到次日黎明,中間休息一兩次。每一村落表演自己的舞蹈,僅在所配的歌曲及舞蹈服裝角色有所差異。這些歌曲有許多情節詳述古老的傳說,其中的角色即由舞者表演出來,每節先由領歌者唱,再由環繞在旁的合唱團重複吟唱。
參照: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雅黑舞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