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撕 - 教育百科
  • 部首 ㄕㄡˇ
  • 部首外筆畫 12
  • 總筆畫 15
  • 漢語拼音 [一]xī[二]sī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ㄔㄜˇㄆㄛˋㄌㄚㄌㄧㄝˋㄖㄨˊ:「ㄆㄛˋ」、「ㄓˇ」、「ㄌㄢˋ」、「ㄌㄧㄝˋ」。
  2. ㄆㄧㄠˋ:①ㄅㄚˇㄆㄧㄠˋㄐㄩˋㄆㄛˋㄖㄨˊ:「ㄒㄧˋㄩㄢˋㄖㄨˋㄎㄡˇㄔㄨˋㄧㄡˇㄓㄨㄢㄖㄣˊㄈㄨˋㄗㄜˊㄆㄧㄠˋ˙ㄉㄜㄍㄨㄥㄗㄨㄛˋ。」②ㄕㄚㄙˇㄅㄟˋㄅㄤˇㄐㄧㄚˋ˙ㄉㄜㄖㄣˊㄓˋㄖㄨˊ:「ㄨㄟˋㄅㄧˋㄇㄧㄢˇㄐㄧㄚㄖㄣˊㄅㄟˋㄆㄧㄠˋㄊㄚㄨˊㄋㄞˋ˙ㄉㄜㄐㄧㄝㄕㄡˋㄉㄞˇㄊㄨˊ˙ㄉㄜㄌㄜˋㄕㄨ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撕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用手將東西扯裂或使其離開附著處。
    【例】撕毀、撕裂、撕下  ◎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同「攜」。
    【例】提撕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撕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動]
用手指將東西扯裂或使它離開附著處。如:「將紙撕成兩半。」、「把畫從牆壁撕下來。」、「將煮熟的雞肉撕成絲。」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參見「提撕」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撕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ㄙ

用手指將東西扯裂或使它離開附著處。《水滸傳》第四六回:「三個笑了一回,把這雞來手撕開吃了,一面盛飯來吃。」《文明小史》第九回:「頭一天剛到局,簇新的被褥床帳,撕的撕,裂的裂,俱被搗毀一空。」

㈡ㄒㄧ

「提撕」:

⑴ 提引、拉扯。《詩經.大雅.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漢.鄭玄.箋:「我非但對面語之,親提撕其耳。」

⑵ 警惕、提醒。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序致》:「吾今所以復為此者,非敢軌物範世也,業以整齊門內,提撕子孫。」宋.朱熹〈答方賓王書〉:「只要常自提撕,分寸積累將去,久之自然接續,打成一片。」

⑶ 振作。唐.韓愈〈南內朝賀歸呈同官〉詩:「君恩太山重,不見酬稗稊,所職事無多,又不自提撕。」清.吳偉業〈途中遇雪即事言懷〉詩:「昔賢長笑傲,吾道務提撕。」

⑷ 相互扶持。明.李昌祺《剪燈餘話.卷四.芙蓉屏記》:「遊魄願提撕,煢嫠賴將引。」

注音: ㈠ㄙ ㈡ㄒㄧ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撕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