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弁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biàn
解釋:
  1. 古代男子所戴的帽子。
    【例】皮弁 ◎
  2. 古時候的一種低級軍官,或軍官的侍從。
    【例】武弁、馬弁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弁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biàn
解釋:
[名]
1.古代男子所戴的帽子。《文選.曹植.七啟》:「冠皮弁,被文裘。」《文選.顏延年.皇太子釋奠會作詩》:「肴乾酒澄,端服整弁。」
2.古時候的一種低級軍官,或軍官的侍從。如:「武弁」、「馬弁」。《儒林外史》第三九回:「傳下將令,叫各弁在轅門聽候。」
3.姓。如春秋時魯國有弁嚴子,明代有弁志中。
[形]
驚懼、害怕。《漢書.卷九九.王莽傳下》:「乃壬午餔時,有列風雷雨發屋折木之變,予甚弁焉!予甚栗焉!予甚恐焉!」唐.顏師古.注:「弁,疾也。一曰弁,撫手也,言驚懼也。」
[動]
1.置放。指放在前面或上面。清.龔自珍〈送徐鐵孫序〉:「乃書是言,以弁君之詩之耑。」
2.以手搏擊。《漢書.卷七○.甘延壽傳》:「試弁,為期鬥,以材力愛幸。」顏師古注引孟康曰:「弁,手搏。」
注音:
漢語拼音: pán
解釋:
[形]
樂、歡樂。《詩經.小雅.小弁》:「弁彼鸒斯,歸飛提提。」漢.毛亨.傳:「弁,樂也。」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弁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ㄅㄧㄢˋ

1. 古代男子所戴之冠冕。《說文解字.皃部》:「㝸,冕也。周曰㝸,殷曰吁,夏曰收。……弁,或㝸字。」《荀子.大略》:「天子山冕,諸侯玄冠,大夫裨冕,士韋弁,禮也。」南朝宋.顏延年〈皇太子釋奠會作〉詩:「餚乾酒澄,端服整弁。」

2. 古時之低階軍官或軍官侍從,亦泛指武官。如:「馬弁」。唐.儲光羲〈同諸公送李雲南伐蠻〉詩:「武弁朝建章,龍樓加命服。」《儒林外史》第三九回:「傳下將令,叫各弁在轅門聽候。」

3. 驚懼。《漢書.卷九九.王莽傳下》:「乃壬午餔時,有列風雷雨發屋折木之變,予甚弁焉!予甚栗焉!予甚恐焉!」唐.顏師古.注:「一曰弁,撫手也,言驚懼也。」

4. 以手搏擊。《漢書.卷七○.傅常鄭甘陳段傳.甘延壽》:「試弁,為期鬥,以材力愛幸。」唐.顏師古.注引孟康曰:「弁,手搏。」

5. 置放於前或上。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一五.姑妄聽之一》:「因率書數行,弁於首,以多得諸傳聞也。」清.龔自珍〈送徐鐵孫序〉:「乃書是言,以弁君之詩之耑。」

6. 姓。如春秋魯有弁嚴子,明代有弁志中。

㈡ㄆㄢˊ

歡樂。《集韻.平聲.桓韻》:「弁,《爾雅》:『樂也。』」《詩經.小雅.小弁》:「弁彼鸒斯,歸飛提提。」漢.毛亨.傳:「弁,樂也。」

注音: ㈠ㄅㄧㄢˋ ㈡ㄆㄢ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弁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