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寺子屋(日本) - 教育百科
寺 | |
子 | |
屋 | |
( | |
日 | |
本 | |
)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 方献洲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寺子屋為日本於江戶時代為庶民子弟設立的私立教育機構,教授初級實用知識及技能。日本之寺院,成為俗世弟子教育場所,可遠溯自平安時代,及至江戶時代庶民對教育之需求增高,方正式使用寺子屋之名稱,實施庶民子弟之初等教育。 迨幕府時代,對寺子屋之開設採取默認、公權力不介入之態度,既不保護也不干涉。主要是利用神社寺院、空屋或個人之住宅作為教育場所。教師是有教養之僧侶、書法家、醫生、武士、神官、浪人及平民(包括婦人)等。一所寺子屋通常有一位教師,寺子(即學生)約三十人至六十人,男女共學;女學生為數甚少,且男女座位分開。其入學年齡及開學日期並無特別規定,大都在二月入學,攜帶文具、書桌及束脩,向教師致意,隨後即開始授課。學科以習字為主,上午八點(夏季七點)左右開始上課,上午從頭到尾都是習字,中午以後,低年級仍舊是習字,高年級則是讀書及算術等課程,下午三點左右放學。教授法由教師自行考量,教科書以〔往來物〕〔尺牘〕為主。其他尚有〔三字經〕、〔千字文〕、〔童子教〕、〔庭訓往來〕、〔孝經〕、〔女大學〕等。十八世紀末寺子屋增加迅速,幕府末期,江戶已有一千二百餘所,大阪約有二千五百餘所,全國達一萬五千餘所。然而,寺子屋之分布極為不均,大多分布於都市或商業小鎮,人口密度低之農村地區則寥寥無幾。江戶時代之寺子屋已收容女生,在女子教育史上極具意義。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寺子屋(日本)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