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詞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基本資料
部首: | 言 | ||||||
筆畫: | 12 | ||||||
部首外筆畫: | 5 | ||||||
注音: | ㄘˊ |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基本資料
部首: | 言 |
部首外筆畫: | 5 |
總筆畫: | 12 |
注音: |
|
解釋:
1. 語言中的最小單位,具有完整觀念,能獨立自由的運用。如人、蜻蜓等。
2. 有組織的、成篇的,或能表達完整概念的語言文字。 3. 唐宋時期興起的文體。由五、七言詩及民歌演變而來。句法多長短不一,且須遵守一 定的格律限制,其後遞變而為曲。 △長短句、詩餘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國語詞典重編本
基本資料
部首: | 言 |
部首外筆畫: | 5 |
總筆畫: | 12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cí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客家語辭典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基本資料
部首: | 言 |
音讀: |
sû
|
解釋: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閩南語辭典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會員投稿&教育Wiki
教育Wiki
時間
版本內容
投稿者
您查詢的詞條還尚未有會員貢獻內容,若您有注音、釋義或圖片,歡迎透過會員上傳分享給教育百科,
我們將審查上架您貢獻的詞條,供其他使用者參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