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中國現代舞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Chinese Modern Dance
作者: 李小華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中國現代舞」這個名詞是由劉鳳學於1967年首先提出。1949年畢業於「長白師範學院」,主修舞蹈,曾追隨戴愛蓮學舞的劉鳳學,從大陸移居臺灣。她從現代舞的思想觀念開始著手思考,並尋找中國現代舞與中國歷史、社會及時代關聯。她認為要創作中國現代舞就必須要瞭解中國傳統的美學思想和舞蹈精神,所以從1957年起,她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開始實驗中國現代舞。她從三個方向來發展中國現代舞的理想: 把現代舞的教育觀念引入「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在研究中國傳統舞蹈的同時,亦用西方的辨證邏輯和拉邦的動作分析方法來檢視中國傳統舞蹈的形式、結構,以及中國舞蹈與中國社會、政治及哲學思想的關聯; 自己實驗創作與中國思想和經驗有關的現代舞。1967年,她在台北市「中山堂」的舞蹈發表會中,提出她的中國現代舞特點:「依據中國古代樂舞及國術動作,透過抽象與寫實表現技巧和探索動作空間的現代美學觀念,注意形式與結構的創作方法,使中國傳統舞蹈藝術和創作相結合,產生具有傳統精神的『中國現代舞』。」。爾後她根據這個信念出發,創作了相當豐富且具有中國現代舞精神的舞蹈作品。例如與古代禮儀有關的《投壺戲》(1974),與古典文學有關的《天問》(1974)、《招魂》(1976)、《漁歌子》(1977)、《曹丕與甄宓》(1996)、《大漠孤煙直》(2000),與傳統戲劇有關的《秋江》(1974)、《雪祭》(1980),與民間習俗有關的《嬉春圖》(1976)和《北大荒》(1977),與陰陽易理有關的《冪零群》(1978),與宗教有關的《地獄不空誓不成佛》(1998),與自然科學有關的《大漠孤煙直》。此外,林懷民於1973年創立「雲門舞集」時,提出以「中國人作曲、中國人編舞、中國人跳給中國人看」為其舞蹈的理想。現代舞這個名詞在臺灣和中國大陸相當普遍,但除了劉鳳學公開解釋她的「中國現代舞」思想與精神之特色外,其他現代舞蹈家似乎並沒有去界定這個名詞之中國現代的意義。
參照:
李小華《劉鳳學訪談》1998、楊孟瑜《飆舞》1998。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中國現代舞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