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性氣 - 教育百科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xìng qì
解釋:
1.性情、脾氣。《水滸傳》第二一回:「你只是性氣不好,把言語傷觸了他。」《儒林外史》第一二回:「只是一生性氣不好,慣會路見不平,拔刀相助。」
2.志氣。《朱子語類.卷八.總論為學之方》:「不帶性氣底人,為僧不成,做道不了。」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性氣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高強華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近思錄卷二〕中朱子引程明道之言,謂「論性不論氣,不備;論氣不論性,不明。」〔集解〕認為天地生人,氣以成形,而理亦賦於其中,性即是理,至有所成則性亦兼氣質矣。故論性而不即氣以兼論之,則氣稟不同,或有不可盡概以理者,故曰不備。論氣而不推原乎所性之理,則性之原有所未澈,故曰不明。養性可以御氣,治氣足以復性。朱子曰「論氣不論性,孟子言性善是也;論氣不論性,荀子言性惡,揚子言善惡混是也。」後來朱子就此論性氣,認為性即理,理無不善,故性亦無不善;氣是形而下的,人生所稟的氣有清濁之分,因而才有了善惡之別。就整體的理而言,人性皆善;就個別的人而言,因所稟受的氣不同,所以才有了許多差別。宋代理學家自二程至朱子,多從性氣上談人性,是這派主張之一。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性氣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