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撇 - 教育百科
ˇ
  • 部首 ㄕㄡˇ
  • 部首外筆畫 11
  • 總筆畫 14
  • 漢語拼音 [一]piě[二]piē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ㄕㄨㄈㄚˇㄓㄨㄥㄅㄧˇㄈㄥㄒㄧㄤˋㄒㄧㄚˋㄒㄧㄝˊㄔㄨ˙ㄉㄜㄅㄧˇㄈㄚˇㄖㄨˊ:「ㄆㄧㄝˇㄅㄧˇ」。
  2. ㄒㄧㄥˊㄓㄨㄤˋㄒㄧㄤˋㄆㄧㄝˇ˙ㄉㄜㄖㄨˊ:「ㄌㄧㄤˇㄆㄧㄝˇㄏㄨˊ˙ㄗ」。
  3. ㄌㄧㄤˋㄘˊㄩㄥˋㄩˊㄐㄧˋㄙㄨㄢˋㄆㄧㄝˇㄓㄨㄤˋㄨˋ˙ㄉㄜㄉㄢㄨㄟˋㄖㄨˊ:「ㄌㄧㄤˇㄆㄧㄝˇㄏㄨˊ˙ㄗ」。
注音:
解釋:
  1. ㄉㄧㄡㄎㄞㄆㄠㄒㄧㄚˋㄖㄨˊ:「ㄆㄧㄝㄑㄧㄥ」、「ㄆㄧㄝㄑㄧˋ」、「ㄆㄧㄝㄎㄞ」、「ㄆㄧㄝㄒㄧㄚˋ」。
  2. ㄘㄨㄥˊㄧㄝˋㄊㄧˇㄅㄧㄠˇㄇㄧㄢˋㄍㄨㄚㄑㄩˇㄖㄨˊ:「ㄆㄧㄝㄧㄡˊ」、「ㄆㄧㄝㄆㄠˋㄇㄛ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撇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piē
解釋:
  1. 不顧、拋棄。
    【例】撇開、撇棄、撇下
  2. 舀出液體表面的漂浮物。
    【例】撇油、撇泡沫
注音:
漢語拼音: piě
解釋:
  1. 國字筆畫名稱。 ◎
  2. 斜向一邊。
    【例】撇嘴
  3. 量詞。計算撇狀物的單位。
    【例】兩撇鬍子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撇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piē
解釋:
[動]
1.不顧、拋棄。如:「撇開了家」、「撇在一邊」。明.湯顯祖《牡丹亭》第三二齣:「你秀才郎為客偏情絕,料不是虛脾把盟誓撇。」
2.拂拭。《文選.王襃.洞簫賦》:「愴然累欷,撇涕抆淚。」
3.丟、甩落。《警世通言.卷一一.蘇知縣羅衫再合》:「徐用道:『哥哥撇下手中兇器,兄弟方好放手。』」
4.由液體表面刮舀出來。如:「撇油」、「撇泡沫」。
5.違背、違拗。《水滸傳》第二回:「倘或留住在家中,倒惹得孩兒們不學好了。待不收留他,又撇不過柳大郎面皮。」
注音:
漢語拼音: piě
解釋:
[名]
1.書法向左斜下的一筆,永字八法中稱為「掠」。如:「點、橫、豎、撇」、「八字沒一撇」。
2.斜向一邊。如:「撇嘴」。
3.量詞。計算撇狀物的單位。如:「兩撇鬍子」。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撇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撇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phiat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往左斜下的筆畫。
  2. [[動] ] 寫撇的筆畫,也引申為不認真地寫字。
  3. [[量] ] 計算筆畫或撇形物的單位。
  4. [[形] ] 穿著打扮光鮮亮麗的樣子。
  5. [[形] ] 走路時腳向外偏斜。
  6. [[動] ] 飄動。
音讀: phiat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撇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