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教育社會學的研究方法論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胡夢鯨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方法論一詞係從英文methodology一詞翻譯而來,其探討的內容包括研究的本質、學理、基本原則及型態,和普通所謂的研究方法(research method)有所不同。
  根據林清江在〔教育社會學〕及〔教育社會學新論〕中的分析,教育社會學發展迄今,主要形成五種方法論:第一是功能論(functionalism)的研究方法論。此類方法論以涂爾幹(E. Durkheim)為代表,他認為運用這種方法可以探討一種制度的社會功能,亦即探討這種制度如何促進並維持社會的平衡與統合。視教育制度為社會制度中重要的一環,教育是對下一代社會化的過程,其功能即在維持社會的平衡穩定。
  第二是「結構-功能」主義(structural-functionalism)的研究方法論。此種方法論特別重視教育制度與社會結構的關係。根據此方法論的觀點,教育制度與社會結構中的政治、經濟、文化等部門有密切的關係。如教育的選擇功能受經濟制度影響甚大;教育的社會控制與統合功能受社會價值體系影響甚鉅。反之,一國教育投資的數量與教育人力的素質,對於該國政治發展與經濟成長亦有顯著的影響。總之,結構-功能論的研究方法論所倡導的是教育制度的總體研究,強調教育制度與其他社會制度的交互作用關係。
  第三是發自變遷觀念的研究方法論,認為結構-功能主義的探討,僅重視社會的和諧統一性,忽略了變遷過程中可能產生的觀念或制度方面的衝突。因而此方法論強調社會變遷過程中教育性質的探討,尤其側重教育過程中不同的價值觀念及意識型態衝突的研究。根據衝突學派的方法論觀點,在工業化的現代社會中,經常存在著各種意識型態(Ideologies)的衝突,教育制度受這些意識型態的影響,經常反映出各種價值體系的意識型態衝突。研究教育社會學的方法論,不能忽略衝突的觀點及其在教育制度中的影響。
  第四是組織分析的研究方法論,主張將組織理論中的權威(authority)、權力(power)、科層體制(bureaucracy)及角色(role)等基本原理,應用於教育社會學的研究。在組織理論中,有三種基本觀念被廣泛地應用於教育組織的研究中。其一是將權威及權力等概念,用來分析學校組織中的社會關係。其二是應用科層體制的觀念,分析學校組織中的權威型態、正式章則、人員分工等特徵對學校的影響。其三是應用角色觀念,如角色常模(role norm)、角色期望(role expectation)、角色行為(role behavior)、角色衝突(role conflict)等觀念,分析教師的角色、個人社會化過程,以及教學社會學等課題。此類組織方法論的觀點,有助於對教育組織及其運作的了解。
  第五是「新」教育社會學(new sociology of education)的研究方法論。新教育社會學主要是關心教育的內容(content),而不是教育制度的結構(structure)或組織。此種方法論汲取了現象社會學的觀點,強調研究過程中的「參與」,主張透過參與觀察、實地訪間或資料記錄等方法,深入了解經驗現象中的真相與意義。現象學方法被用來探討學校教育中的知識控制與管理,藉以了解那些知識應該被教,教育知識如何形成與有何影響。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教育社會學的研究方法論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