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暑期部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Summer School
作者: 徐宗林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暑期部一般是大學實施推廣教育的機構。大學為一社會組織,任何一個社會組織,在其功能維持一定時期以後,都會隨著新的社會需要的出現,而作出一些必要的調整,大學亦不例外。大學暑期部的出現,一方面是因為大學專業教師及大學設施暑期閒置過久,形成浪費,另一方面則由於科技進步快速,社會人士有不斷進修上的需要,故暑期部因此應運而起。
  一八四○年,美國學者愛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 1803~1882)首先建議設置暑期學校;三十年後,美國麻薩諸塞(Massachusetts)州的康克德(Concord)哲學與文學學校即設立暑期部,提供暑期進修的課程;一八六九年,哈佛大學亦成立了哈佛大學暑期部;一八七○年 ,維吉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Virginia)成立了法律暑期部,開設法律方面的課程;一八七四年,哈佛大學暑期部增設化學、植物暑期課程,一八八七年增設體育課程,一八八九年又增加物理及工程方面的課程。威斯康辛大學(University of Wisconsin)則於一八八七年為提供教師暑期進修的課程,設置暑期部。一八九二年,康奈爾(Comell)大學設立暑期部,提供教師進修課程。歐洲方面,一八九六年英國愛丁堡(Edinburg)大學開始有暑期部的教學;一八九四年,法國巴黎大學開始有暑期部,專為研習法語、法文學生進修之用;一八九二年,瑞士日內瓦(Geneva)大學提供暑期進修課程。
  暑期學校演變至今,或者成為大學正式教學學程的一部分,或者作為部分人士利用暑期部滿足進修的需要,在世界各地均蓬勃發展,而且有方興未艾之勢。由此暑期部的設立與發展來看,可見大學在滿足社會需要上,已作了多種的自我調適。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暑期部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