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波恩概念學程模式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Boone's Conceptual Programming Model
作者: 楊國德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波恩概念學程模式是美國成人教育學者波恩(E.J. Boone)所提出的概念化課程規劃模式,強調課程發展的系統性及教育架構的完整性。此模式包含計畫、設計與實施、評鑑與績效三大階段,每一階段都有其假定與概念,也有其任務。而其整體架構則基於四項假定,即:(1)成人教育工作者必須了解及認同組織;(2)具備人事發展等技能;(3)運用檢證過的課程規劃之概念架構;(4)參與組織的更新。而就個別階段而言,在計畫方面,有四個主要概念:計畫的改變、聯結、民主與轉化;以及包含兩類任務:組織及其更新、聯結組織及其目標團體。在設計與實施方面,有兩個重要概念:時間及行動計畫。其主要任務在學程設計階段為需求和目標的轉化;在實施階段為行動計畫的設計發展。在評鑑和績效方面,主要概念是:評鑑是連續的過程及評鑑結果做為組織更新之用。因此,主要任務為評估學程的輸出及利用評鑑做為修訂、組織更新及績效展示之用。
  波恩的此模式於一九七一年首次提出,出現於波恩等人為北卡羅萊納州農業推廣服務中心(North Carolina Agricultural Extension Service)所合撰的〔合作推廣服務方案規劃〕一書中;波恩後來又在一九八五年出版的〔成人教育方案之發展〕一書作更詳細的介紹。此模式主要即將畢爾(G.M. Beal)等人和泰勒(R.W. Tyler)的概念化模式加以擴充和詳細區分而成,將推廣工作的活動界定清楚及更新組織,以期擬定完整的教育架構。
  綜合言之,此模式能兼顧需求、目標、經驗及評鑑等相關要素,顯得相當具體和切實;同時每個步驟隨時評鑑及改正、強調變遷及更新的觀念、課程規劃的步驟詳盡,所以可普遍適用於課程的規劃上。不過,仍應注意,若過於強調績效責任,將不符成人教育原義,且各階段任務截然畫分亦有割裂之虞。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波恩概念學程模式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