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煙羽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Plume
日期: 2002年2月
出處: 環境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是指煙囪直接連續排放出來呈羽毛狀之煙氣外流形成,是燃煤或重油工廠主要污染形式。可分為扇型、燻煙型、線圈型、圓錐型、屋頂型等五種形狀,煙柱的形狀不同表示與大氣氣流,其擴散作用與溫度垂直波降有關,會影響空氣污染物之擴散情況。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煙羽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基本資料
英文: plume
日期: 1984年
出處: 保健物理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由一個不斷發煙的噴口或煙囱所放出來的煙柱或煙塊,稱為煙羽。由核能設施釋放出來的放射性流放物,除了看不見之外,和其它正常的煙沒有什麼不同。不同溫度分布狀態下,煙羽的各種形態,區分如下:
  1.扇形(fanning) 。若大氣處於逆增狀態,流放物的溫度又稍高,則它會上升至穩定的高度,然後停留不動。若有些微風,則從煙囱口開始,會在同一高度產生一條薄的煙跡。假如風的水平分量變動不已,煙羽會在水平面上展開,好像扇子一樣,這也是名稱的由來。風的水平分量如果只有輕微的變動,會形成一條蜿蜒長帶狀的痕跡。
  扇形煙羽對流放物的散布未必是不利的情況,至少這種煙羽不會降到地面來。但假如煙羽同時又被其它的物體限制住了,流放物會積聚在某區域之內,無法散布。例如洛山磯地區,常被太平洋區高氣壓所造成的下沉逆增籠罩住,而東、北兩面又都是山。兩種情況碰在一起,是此地區煙塵持續不散的原因。
  2.薰蒸型(fumigation)日出之後地面的溫度會慢慢升高。夜間由於地面熱輻射所造成的「逆增」狀態會慢慢消失,絕熱狀態由地面開始,逐漸往上取代,如果煙囱頂端以下的大氣狀態,已經完全是「絕熱」狀態,而上面仍為逆增的情況,則由煙囱出來的流放物不能向上方散布,但下方的散布則很劇烈,就如有個蓋子蓋住了一樣。流放物在地表層的濃度會很高。
  3.線圈型(looping)。如前面所解釋,若大氣溫度的分布是過絕熱,則空氣是不穩定的,連續上升或下降不已。但風在垂直方向分量的變動能使上升的空氣下降。或反過來。因此煙羽的動態是隨意的,無法預測,甚至會到達地面。但是在不穩定狀態時煙羽的散布通常十分劇烈,因此地表層流放物的濃度通常低於薰蒸型。
  4.錐型(coning)。這種型態的煙羽散布是在水平方向如同一個軸,然後形成錐型。有風的絕熱狀態在大氣溫度分布時形成。流放物的散布在錐型離開軸的徑向上很顯著。煙羽到達地面的距離比起線圈型和薰蒸型都遠得多。
  5.屋頂型(lofting)。這種情況發生在日落後不久,夜間溫度逆增剛開始時漸漸形成。以流放物的散布來說,這是最佳狀態。因為流放物沒有辦法降下來,只能向上散布,會在很大的空間和在很遠的距離內散布。
  如下圖所示: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煙羽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