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驚蛇打草 - 教育百科
ˊ
ˇ
ˇ
  • 漢語拼音 jīng shé dǎ cǎo

教育部成語典
注音:
漢語拼音: jīng shé dǎ cǎo
釋義:
猶「打草驚蛇」。見「打草驚蛇」條。01.明.陳汝元《金蓮記》第二九齣:「怕驚蛇打草愁將集,亡猿禍木災還及,側耳聽,停鞭立。」
典源:
此處所列為「打草驚蛇」之典源,提供參考。 ※#宋.鄭文寶《南唐近事.卷二》1>王魯為當塗宰2>,頗以資產為務。會部民連狀訴3>主簿4>貪賄於縣尹5>,魯乃判曰:「汝雖打草,吾已虵(蛇)驚。」為好事者口實6>焉。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祖堂集.卷七.雪峰和尚》。 (2) 當塗宰:當塗縣的最高行政長官。當塗,地名,或為今安徽省當塗縣。 (3) 訴:告狀、控告。 (4) 主簿:職官名。主管文書簿籍及印鑑。 (5) 縣尹:職官名。一縣的首長,此指當塗縣尹王魯。 (6) 口實:談話、批評的內容。 〔參考資料〕 《祖堂集.卷七.雪峰和尚》師云:「老僧在仰山時,仰山拈經中語問大眾:『剎說、眾生說、三世一切說。為什摩人說?』無人對。云:『養子代老。』借此問闍梨,闍梨作摩生道?」玄沙遲疑。師卻云:「你問我,我與你道。」玄沙便問,師便向面拶身云:「摑!摑!」報慈拈問臥龍:「話是仰山話,舉是雪峰舉,為什摩雪峰招摑?」龍云:「養子代老。」慈云:「打草驚虵(蛇)。」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打草驚蛇」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在宋朝鄭文寶所著的《南唐近事》一書中,曾記載這麼一個故事:王魯,南唐人,生卒年不詳,曾任當塗縣的縣令。他在任上時,貪汙收受錢財。有一天,他在府裡批示案件,其中有一個案件是地方百姓聯名控告主簿貪收賄賂。王魯看了嚇一跳,事實上收賄的不只主簿一人,他也有份,於是在卷宗上批示:「你們雖然只是用棍子打草叢,但是我就像藏身在草叢中的蛇,已經有所警惕。」這件事一經傳揚出去,成為好事的人取笑批評的話柄。後來「打草驚蛇」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行事不密,致使對方有所警覺,而預先防備。
書證:
01.明.陳汝元《金蓮記》第二九齣:「怕驚蛇打草愁將集,亡猿禍木災還及,側耳聽,停鞭立。」
資料來源: 教育部成語典_驚蛇打草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