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二十五史]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王珠美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二十五史]是一套中國史書的總稱,包括:[史記](漢司馬遷撰)、[漢書](東漢班固撰)、[後漢書](南朝宋范曄撰)、[三國志](晉陳壽撰)、[晉書](唐房玄齡等奉敕撰)、[宋書](梁沈約撰)、[南齊書](梁蕭子顯撰)、[梁書](唐姚思廉奉敕撰)、[陳書](唐姚思廉奉敕撰)、[魏書](北齊魏攸撰)、[北齊書](唐李百藥撰)、[周書](唐令狐德棻奉敕撰)、[隋書](唐魏徵等奉敕撰)、[南史](唐李延壽撰)、[北史](唐李延壽撰)、[舊唐書](後晉劉昫等撰)、[新唐書](宋歐陽修、宋祁等撰)、[舊五代史](北宋薛居正等奉敕撰)、[新五代史](宋歐陽修撰)[宋史](元托克托等奉敕撰)、[遼史](元托克托等奉敕撰)、[金史](元托克托等奉敕撰)、[元史](明宋濂、王禕等奉敕撰)、[明史](清張廷玉等奉敕撰)及[新元史](民國柯劭忞撰)二十五部史書,整個編撰過程長約二千年。
  我國古代的歷史學家,創造了多種史書體例,主要有編年體、紀事本末體和紀傳體3種。編年體是以時間為綱,按年月先後記述史事;紀事本末體是以事件為中心,記述各事之始末;紀傳體主要以人物為中心,記載人物的生平事跡和有關的歷史事件的發展、演變,[二十五史]即為紀傳體史書。
  紀傳體創始於司馬遷的[史記],相繼仿效它出現的各史,雖在例目上不免有局部調整,但主要不外乎本紀、列傳、志、表4種,而在[史記]和[新五代史]中又多出世家一種。本紀是按年月序編寫的帝王簡史,以記載帝王的言行政績為中心,兼述當時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外交等重大事件,為全書的綱領;世家是記載王侯封國的歷史,實際上是諸侯的本紀;列傳主要為人物傳記,也兼載我國少數民族,以及與我國互相往來的一些國家和地區的歷史情況。列傳在各史中篇幅最多,記述的人物以將相大臣和王公貴族為主,中下階層和各個社會領域的代表人物也占一定的比重;志是有關各種典章制度的專篇,記述的內容包括經濟、政治、軍事、文化等重要領域;表是用表格的形式,按一定的順序,譜列人物和事件,能把頭緒紛繁的大量史料,簡要而有系統地展現在讀者面前,彌補了其他例目的不足。此外,各史作者在每一篇本紀、列傳、志的末尾,往往用「論」「贊」「評」「史臣曰」等形式,對記載的人物事件進行評論,從中可以看出編撰者的立場、觀點。
  所以,[二十五史]有如萬象兼備的百科全書,其篇帙之宏偉,史料之豐富,為其他史書望塵莫及。它向讀者展現了廣闊的歷史畫卷,是珍貴的文化遺產。由於我國古籍多有散佚,[二十五史]遂成為研究中國史不可或缺的基本文獻。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二十五史]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