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禦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 |
解釋:
抵擋、阻止。如:「防禦」、「禦寒」、「禦敵」、「禦侮」。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禦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yù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禦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yù |
解釋:
[動] 1.抵抗、抵擋。如:「防禦」、「禦寒」。《詩經.小雅.常棣》:「兄弟䦧於牆,外禦其務。」《國語.齊語》:「君有此士也三萬人,以方行於天下,以誅無道,以屏周室,天下大國之君莫之能禦。」 2.阻止、禁止。《周禮.秋官.司寤氏》:「禦晨行者,禁宵行者。」 [名] 1.強權、暴虐。《孟子.萬章下》:「今之諸侯取之於民也,猶禦也。」《抱朴子.外篇.行品》:「然而膽勁心方,不畏強禦,義正所在,視死猶歸。」 2.侍衛、衛兵。《隋書.卷二八.百官志下》:「改領軍為左右屯衛,加置左右禦。」《新唐書.卷一六二.獨孤及傳》:「自可扼要害之地,俾置屯禦,悉休其餘。」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禦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祭祀。《說文解字.示部》:「禦,祀也。」 2. 抵抗、抵擋。如:「防禦」、「禦寒」。《詩經.小雅.常棣》:「兄弟鬩於牆,外禦其務。」《國語.齊語》:「君有此士也三萬人,以方行於天下,以誅無道,以屏周室,天下大國之君莫之能禦。」《後漢書.卷八三.逸民列傳.逢萌》:「行至勞山,人果相率以兵弩捍禦,吏被傷流血,奔而還。」《三國演義》第一○回:「當下李傕、郭汜、張濟、樊稠聞二軍將至,一同商議禦敵之策。」 3. 阻止、禁止。《玉篇.示部》:「禦,禁也。」《廣韻.上聲.語韻》:「禦,止也。」《周禮.秋官.司寤氏》:「禦晨行者,禁宵行者。」《國語.魯語下》:「天子有虎賁,習武訓也;諸侯有旅賁,禦災害也。」三國吳.韋昭.注:「禦,禁也。」 4. 強權、暴虐。《孟子.萬章下》:「今之諸侯取之於民也,猶禦也。」《抱朴子.外篇.行品》:「然而膽勁心方,不畏強禦,義正所在,視死猶歸。」唐.權德輿〈唐西川節度副大使韋公先廟碑銘序〉:「操持貴倖,不避彊禦,善理宮室,得其時制。」 5. 侍衛、衛兵。《隋書.卷二八.百官志下》:「改領軍為左右屯衛,加置左右禦。」《新唐書.卷一六二.列傳.獨孤及》:「自可扼要害之地,俾置屯禦,悉休其餘。」 |
|
注音: | ㄩˋ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禦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