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陳益興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成立於民國四十五年(1956)十一月,位於臺北市南海路南海學園內。該館係教育部為響應先總統蔣中正科學年之號召所籌設的國立社教機構;館舍為一天壇式之九層樓建築,表現我國天人合一傳統文化,並融合了西方科學精神,建築優美。
  民國五十一年六月二十六日,該館組織條例經總統明令公布;依組織條例規定,該館的任務為:提高全民科學教育水準,推行臺灣區通俗科學教育,輔導中等以下學校與社會教育機構推行科學教育。經多年來的努力,該館已成為我國大眾科技教育極為重要的機構之一。
  該館歷年所策畫及推動的大眾科技教育活動,大致可分為科學展覽、科學實驗及科學活動三大類如下:
  1.科學展覽:包括經常性科學展覽、定期科學展覽、特別展覽、專題展覽及巡迴展覽等。
  2.科學實驗:包括生物實驗、理化實驗、科學展品研製、模型設計、科學施教及電腦益智教室等活動。
  3.科學活動:
  (1)科學研習活動:每個月舉辦二至四次,內容包括物理、化學、生物、數學、應用科學、天文學等基本科學活動。
  (2)科學之旅活動:每個月辦理,參觀研究的專題包括天文地理、生態環境、農林畜牧、工礦地質等方面。
  (3)〔科學研習月刊〕:民國五十一年創刊,每年發行八期,每期印製七千五百冊,係一為基礎科學教育紮根的科學性期刊。
  (4)大眾科學講座:自民國六十九年開始辦理,為一經常性科教活動,以介紹科學新知、提升全民科學水準為目的。
  (5)星象放映及教學:每週六、日及例假日辦理。
  (6)顯微放映:每週六、日放映,供社會大眾欣賞或輔助學校教學,另外並提供微生物幻燈片、照片給國民中小學使用。
  (7)科學電影及錄影帶放映:每週六、日放映,提供社會大眾欣賞。
  (8)科學多媒體放映及科學資優生輔導。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