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勢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ㄑㄩㄢˊㄌㄧˋㄖㄨˊ:「ㄑㄩㄢˊㄕˋ」、「ㄧㄡˇㄑㄧㄢˊㄧㄡˇㄕˋ」、「ㄓㄤˋㄕˋㄑㄧㄖㄣˊ」、「ㄕˋㄌㄧˋㄈㄢˋㄨㄟˊ」、「ㄕˋㄐㄩㄣㄌㄧˋㄉㄧˊ」。
  2. ㄨㄟㄌㄧˋㄖㄨˊ:「ㄏㄨㄛˇㄕˋ」、「ㄕㄨㄟˇㄕˋ」、「ㄈㄥㄕˋ」。
  3. ㄉㄨㄥˋㄗㄨㄛˋ˙ㄉㄜㄓㄨㄤˋㄊㄞˋㄖㄨˊ:「ㄕㄡˇㄕˋ」、「姿ㄕˋ」。
  4. ㄒㄧㄥˊㄇㄠˋㄖㄨˊ:「ㄕㄢㄕˋ」、「ㄉㄧˋㄕˋ」。
  5. ㄑㄧㄥˊㄒㄧㄥˊㄓㄨㄤˋㄎㄨㄤˋㄖㄨˊ:「ㄕˊㄕˋ」、「ㄐㄩˊㄕˋ」、「ㄑㄧㄥˊㄕˋ」、「ㄕˋㄙㄨㄛˇㄅㄧˋㄖㄢˊ」。
  6. ㄐㄧㄏㄨㄟˋㄖㄨˊ:「ㄔㄥˊㄕˋㄓㄨㄟㄐㄧˊ」。
  7. ㄒㄩㄥˊㄒㄧㄥˋㄕㄥㄓˊㄑㄧˋㄖㄨˊ:「ㄑㄩˋㄕˋ」、「ㄍㄜㄕ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勢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hì
解釋:
  1. 權力、威力。
    【例】有錢有勢、趨炎附勢、仗勢欺人
  2. 事物表現出來的狀態、情況或趨向。
    【例】地勢、局勢、大勢所趨
  3. 雄性動物的生殖器官。
    【例】去勢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勢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hì
解釋:
[名]
1.權力。如:「有錢有勢」、「仗勢欺人」。《書經.君陳》:「無依勢作威,無倚法以削。」
2.威力。如:「火勢」、「風勢」。
3.動作的狀態。如:「手勢」、「姿勢」。
4.形貌。如:「山勢」、「地勢」。
5.情形、狀況。如:「時勢」、「局勢」。
6.機會。《孟子.公孫丑上》:「雖有智慧,不如乘勢。」
7.雄性動物的生殖器官。如:「去勢」。《晉書.卷三○.刑法志》:「盜淫者割其勢。」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勢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勢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地理形貌。
  2. [[名] ] 局面、情勢。
  3. [[名] ] 權力。
  4. [[名] ] 狀態、樣子。
  5. [[名] ] 心理上的感受。
音讀: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方位。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勢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權力。如:「仗勢欺人」。大徐本《說文解字.力部.新附》:「勢,盛力權也。」《書經.君陳》:「無依勢作威,無倚法以削。」《三俠五義》第七二回:「我的爺!談何容易。他有錢有勢,而且聲名在外,誰人不知,那個不曉。」

2. 情形、狀況。如:「時勢」、「局勢」、「火勢」。《玉篇.力部》:「勢,形勢也。」《孟子.公孫丑上》:「雖有智慧,不如乘勢。」元.周密《齊東野語.卷五.端平入洛》:「敏子與諸將議進止,久之無他策,勢須回師。」

3. 自然景觀之形貌。如:「山勢」、「地勢」。《荀子.彊國》:「其固塞險,形勢便,山林川谷美,天材之利多,是形勝也。」晉.王嘉《拾遺記》卷八:「達乃進其妹,權使寫九州江湖方岳之勢。」

4. 動作之狀態。如:「手勢」、「姿勢」。《晉書.卷八○.列傳.王羲之》:「尤善隸書,為古今之冠,論者稱其筆勢,以為飄若浮雲,矯若驚龍。」

5. 雄性動物之生殖器官。如:「去勢」。《晉書.卷三○.刑法志》:「盜淫者割其勢。」

注音: ㄕ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勢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