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藩 - 教育百科
ˊ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ㄌㄧˊㄅㄚㄖㄨˊ:「ㄈㄢˊㄌㄧˊ」、「ㄈㄢˊㄌㄨㄛˋ」。
  2. ㄆㄧㄥˊㄓㄤˋㄅㄠˇㄨㄟˋㄖㄨˊ:「ㄆㄧㄥˊㄈㄢˊ」、「ㄈㄢˊㄨㄟˋ」。
  3. ㄍㄨˇㄉㄞˋㄓㄨㄏㄡˊㄨㄤˊ˙ㄉㄜㄈㄥㄍㄨㄛˊㄕㄨˇㄉㄧˋㄖㄨˊ:「ㄈㄢˊㄕㄨˇ」、「ㄈㄢˊㄍㄨㄛ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藩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fán
解釋:
  1. 籬笆。
    【例】藩籬、藩落
  2. 屏障、保衛。
    【例】屏藩、藩衛
  3. 古代諸侯王的封國、屬地。
    【例】藩屬、藩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藩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fán
解釋:
[名]
1.籬笆。如:「藩籬」。《易經.大壯卦.九三》:「羝羊觸藩,不能退。」宋.范成大〈復自姑蘇過苑陵至鄧步出陸〉詩:「漿家饋食槿為藩,酒市停驂竹廡門。」
2.古代諸侯王的封國、屬地。如:「藩國」。《文選.曹植.贈白馬王彪詩.序》:「後有司以二王歸藩,道路宜異宿止。」
3.姓。如漢代有藩嚮。
[動]
屏障、保衛。《文選.左思.詠史詩八首之三》:「吾希段干木,偃息藩魏君。」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藩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huan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音讀: phuan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藩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屏障、保衛。《說文解字.艸部》:「藩,屏也。」《左傳.定公四年》:「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選建明德,以藩屏周。」晉.左思〈詠史〉詩八首之三:「吾希段干木,偃息藩魏君。」

2. 籬笆。如:「藩籬」。《易經.大壯卦.九三》:「羝羊觸藩,不能退。」《晉書.卷九二.文苑列傳.左思》:「遂構思十年,門庭藩溷,皆著筆紙,遇得一句,即便疏之。」宋.范成大〈復自姑蘇過苑陵至鄧步出陸〉詩:「漿家饋食槿為藩,酒市停驂竹廡門。」

3. 車兩邊的遮風。《儀禮.既夕禮》:「主人乘惡車,白狗幦、蒲蔽。」漢.鄭玄.注:「蔽,藩。」唐.賈公彥.疏:「車兩邊禦風為藩。」又可指有帷障的車子。《左傳.襄公二十三年》:「以藩載欒盈及其士。」晉.杜預.注:「藩,車之有障蔽者。」

4. 邊疆地區。《周禮.夏官.職方氏》:「乃辨九服之邦國:……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藩服。」唐.賈公彥.疏:「以其最在外,為藩籬,故以藩為稱。」

5. 古代諸侯王之封國、屬地。《漢書.卷一四.諸侯王表》:「而藩國大者夸州兼郡,連城數十。」三國魏.曹植〈贈白馬王彪.詩序〉:「後有司以二王歸藩,道路宜異宿止。」

6. 唐代初年在重要各州置都督府,後在邊陲各地置十節度使,稱為藩鎮,略稱藩。唐.高適〈人日寄杜二拾遺〉詩:「身在遠藩無所預,心懷百憂復千慮。」

7. 遮掩。《荀子.榮辱》:「以相持養,以相藩飾。」晉.袁宏《後漢紀.范丹傳》:「(丹弟子)載柴將藩之。」

8. 姓。如漢代有藩嚮。《萬姓統譜.元韻》:「藩,漢藩嚮,字嘉景,魯國人。」

注音: ㄈㄢ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藩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