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臧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zāng
解釋:
  1. 善、好。
    【例】不忮不求,何用不臧。(《詩經.邶(ㄅㄟˋ)風.雄雉》)
  2. 稱許、頌揚。
    【例】臧否人物
  3. 姓。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臧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zāng
解釋:
[形]
善。《爾雅.釋詁上》:「臧,善也。」《詩經.邶風.雄雉》:「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唐.柳宗元〈與呂道州溫論非國語書〉:「輒乃黜其不臧,究世之謬。」
[動]
稱許、頌揚。漢.王充《論衡.自紀》:「文德不豐,非吾所臧。」《晉書.卷四十九.阮籍傳》:「籍雖不拘禮教,然發言玄遠,口不臧否人物。」
[名]
1.奴隸、奴婢。《荀子.禮論》:「君子以倍叛之心接臧穀,猶且羞之。」
2.以非法手段取得的財物。通「贓」。《漢書.卷九○.酷吏傳.尹賞傳》:「終身廢棄無有赦時,其羞辱甚於貪汙坐臧。」
3.姓。如漢代有臧洪。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臧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song
屬性: 附-百家姓
解釋:
  1. 附錄-百家姓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臧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ㄗㄤ

1. 善。《說文解字.臣部》:「臧,善也。」《詩經.邶風.雄雉》:「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唐.柳宗元〈與呂道州溫論非國語書〉:「輒乃黜其不臧,究世之謬。」

2. 稱許、頌揚。漢.王充《論衡.自紀》:「文德不豐,非吾所臧。」《晉書.卷四九.列傳.阮籍》:「籍雖不拘禮教,然發言玄遠,口不臧否人物。」

3. 奴隸、奴婢。《荀子.禮論》:「君子以倍叛之心接臧穀,猶且羞之。」漢.揚雄《方言》卷三:「臧……,奴婢賤稱也。荊、淮、海、岱、雜齊之閒,罵奴曰臧。」唐.皇甫枚〈王知古〉:「臧獲有不如意者,立殺之。」

4. 以非法手段取得之財物。通「贓」。《漢書.卷九○.酷吏傳.尹賞》:「終身廢棄無有赦時,其羞辱甚於貪汙坐臧。」《後漢書.卷六七.黨錮列傳.李膺》:「時宛陵大姓羊元群罷北海郡,臧罪狼藉,郡捨溷軒有奇巧,乃載之以歸。」

5. 姓。如漢代有臧洪。見《萬姓統譜》。

㈡ㄗㄤˋ

1. 腑臟、內臟。通「臟」。段注本《說文解字.心部》「心」字:「心,人心,土臧也,在身之中。」《漢書.卷七二.王貢兩龔鮑傳.王吉》:「吸新吐故以練臧,專意積精以適神。」唐.顏師古.注:「臧,五臧也。」《漢書.卷七五.眭兩夏侯京翼李傳.翼奉》:「陽用其精,陰用其形,猶人之五臧六體。」

2. 庫藏、府庫。通「藏」。《漢書.卷六一.張騫李廣利傳.張騫》:「行賞賜,酒池肉林,令外國客遍觀各倉庫府臧之積,欲以見漢廣大。」《後漢書.卷四四.鄧張徐張胡列傳.張禹》:「後連歲災荒,府藏虛空。」

㈢ㄘㄤˊ

收藏、隱藏。段注本《說文解字.戈部》「戢」字:「戢,臧兵也。」《荀子.富國》:「足國之道,節用裕民而善臧其餘。」《漢書.卷二四.食貨志上》:「春耕夏耘,秋穫冬臧。」《漢書.卷九八.元后傳》:「紅陽侯立父子臧匿姦猾亡命,賓客為群盜,司隸、京兆皆阿縱不舉奏正法。」

注音: ㈠ㄗㄤ ㈡ㄗㄤˋ ㈢ㄘㄤ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臧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