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雙差生(大陸地區)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楊漢麟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雙差生為大陸地區中、小學內操行品德和學習成績二方面表現均差的學生之簡稱。前者指思想品德上距離中、小學道德教育目標(即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護公共財物等國民公德及誠實、勇敢、團結、互助、遵守紀律等良好品質)相距較遠,行為表現上存在較多缺點,落後於一般學生;後者指不能按教師要求及學校規定獨立完成作業,或學習成績明顯低於一般水準者。
  一般認為雙差生形成原因如下:操行品德差的原因有:(1)家庭因素。如父母素質低、單親家庭等。致使兒童從小起未受到正確的引導及關心,有些甚至還帶有心靈的創傷;(2)社會環境因素。如居住環境惡劣,致使兒童易受壞人及不良夥伴的教唆或各種負面的影響;(3)教育不當。指兒童過去不曾受到教育者(主要為教師)的關心及有效幫助;(4)有生理缺陷、心理及行為障礙等。雙差生學習成績差的原因有:(1)生理及心理疾病或缺陷,如智力落後,患多動症、學習障礙、言語障礙等。從而導致注意力易分散,智力活動消極,不善於思考,缺乏好奇心等;(2)文化基礎差,未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未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故面對有一定深度的新教材,感到難以理解,無法充分接受;(3)意志薄弱,缺乏克服困難的勇氣和信心,主動性差。
  現在大陸地區的教育工作者常被告誡慎用「雙差生」一詞,故已有人改用「後進生」等較平和的字眼。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雙差生(大陸地區)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